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4-01-30 09:46:30

新华社上海1月30日电(记者王永前、何欣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多来,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根据三省一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数据,2023年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大关,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8年以来,长三角GDP占全国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4%左右,呈稳定发展态势。三省一市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GDP达4.72万亿元,江苏GDP达12.82万亿元,浙江GDP达8.26万亿元,安徽GDP达4.71万亿元,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大关。

不仅经济总量实现突破,长三角区域在加快创新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取得的进展也可圈可点:2023年上海有58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C919国产大型客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实现商业运营;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91.9,位居全国第一;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同比增长60.5%。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说:“2023年以来,三省一市聚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集合区域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共建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持续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三省一市都提出了新举措。如上海提出,2024年将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合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发展共同体;江苏提出,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推动沿海港口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枢纽融合发展;浙江省提出,加快建设长三角航空货运枢纽、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通苏嘉甬铁路等项目。安徽省提出,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启动建设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

相关推荐
一眼心动的中国|在上海看见开放的力量

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印记,烙刻在上海的城市基因中。

聚焦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多部门共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速

为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对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的核心诉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出台,从五方面提出18条举措,共包含四个方面亮点。

金融如何便利企业“出海”?这些做法在上海先行先试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