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欧班列(成渝)去年两项数据居全国第一 累计开行超5300列 运输箱量超43万标箱

来源:重庆日报 责任编辑:胡梦婷 2024-01-28 10:00:00

1月26日,记者从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了解到,2023年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5300列,运输箱量超43万标箱,均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2020年川渝两地在全国首创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联合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并于2021年1月1日同时发出第一趟列车。

3年来,中欧班列(成渝)货运规模快速增长,运输货值不断提高、货源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合作不断扩大、运输稳定性不断增强。目前,中欧班列(成渝)运行线路近50条,覆盖欧亚110个城市,货源由最初的笔电产品,拓展为电子产品、整车及零部件、通信及机械设备、家具建材、服装鞋帽、化工品、食品、医药及医药器械等2万余种商品。

其中,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仍是成渝中欧班列上承运数量最多、货值最高的商品。目前,全球60%的平板电脑、50%的笔记本电脑、10%的智能手机产于成渝地区,同时成渝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的地理边界在不断外延,吸引多家电子信息产业链企业在周边城市落地。

在中欧班列(成渝)的带动下,成渝两地围绕电子、汽车、机械等适铁产业特色打造的枢纽经济初具规模。成都国际铁路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依托班列枢纽汇集各类经营主体7000余家,累计运输汽车整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货品货值超万亿元。目前,成渝两地市场拓展至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川渝两地贸易便利化环境也不断提升。近年来,两地海关联合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促进现有线路与口岸资源共享互通;在全国率先落地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业务模式,缩减单列班列口岸通关作业时间24小时以上。3年来,两地海关累计监管中欧班列(成渝)进出口货物820万吨,货值超3500亿元。

相关推荐
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三重维度解码中国外贸半年报

在国新办7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用“实属不易”评价我国外贸上半年成绩单。他说,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外贸保持较强韧性,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

上半年增长2.9%!我国外贸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海关总署7月14日发布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79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9%。其中,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加快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海关总署: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 同比增长4.7%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4.7%,占外贸整体比重达到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