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六安金安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4-03-12 16:11:34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紧紧围绕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这个关键点,以农机补短板“4321”工程和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为切入点,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119.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稻麦油)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5%,共培育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239个,年社会化托管服务面积360万亩次以上,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

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出台《金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金安区水稻集中育秧实施方案》等政策,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项目实施和三个中心建设,拥有育秧中心42个,育秧能力达35万亩/次,烘干中心58个,批处理能力7194吨,农事服务中心17个,创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1个,全面推进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以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等环节为重点,推动农机服务向主体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人才和装备,发挥农机服务中心优势,为农户提供优质优价的社会化服务。

加强服务主体规范化建设。按照“约定有合同、服务有标准、过程有记录、人员有培训、质量有保证、服务有监管”的“六有”标准建设模式,指导全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规范化建设,制定《金安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金安区农服平台名录库主体准入标准》《金安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技术规程》《金安区水稻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运行规范》《金安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合同文本》等规范文件,对纳入名录的主体实行动态管理,对于服务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主体,予以重点扶持;鼓励服务主体应用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等智能化设备,对服务作业过程、服务质量等进行精准监测,目前,全区共有700余台(套)农机设备纳入监管;对服务质量达不到合同要求等情况,按照合同约定追究违约责任,并淘汰出名录库。

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围绕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形成典型示范,引导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的生产托管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横塘岗乡黄墩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村集体“统”的作用,延伸服务链条,推进全产业链托管,被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围内推介;同时积极推广“链条式”托管服务,采取“服务组织+农资供应+农户”“服务组织+农户”等模式,围绕“耕、种、防、收、烘、售”等环节集中连片开展全程托管服务,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实现农户增收、产业升级。

全面拓展社会化服务链条。整合资源“强链”,出台《金安区农机补短板工作实施方案》《金安区粮食安全激励方案》,将全区“四机械”、“三中心”、机插秧任务分解下达,将社会化服务纳入效能点评和激励机制;推深做实农业“标准地”改革和“田长制”改革,为推进作社会化服务奠定基础,有效提高亩均产出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多方发力“架链”,实施挂图作战,列出时间表、任务明细表和路线图,促进全区68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7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2个育秧中心提升农业托管服务能力。科技赋能“延链”,大力推广智能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实现水稻播种育秧全程智能化精准控制、工厂标准化生产。(姜芸芸)

相关推荐
六安市金安区:全程机械智能“加码” 水稻单产提升“跨栏”

4月29日上午,安徽省水稻单产提升农机化关键技术示范推广活动在六安市金安区孙岗镇拉开帷幕。

六安市金安区:白鹅产业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六安市金安区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白鹅产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引进皖西白鹅养殖和深加工龙头企业,

六安市金安区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 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今年以来,六安市金安区人大常委会以人大监督之力,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