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在西非土地上播种希望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蒋雅妮 2024-04-15 13:29:46

新华社阿布贾4月13日电 通讯|在西非土地上播种希望

新华社记者杨喆 侯鸣

西非国家尼日利亚即将迎来水稻收割之际,在首都阿布贾近郊一个农场里,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李太龙头顶烈日在田间查看稻穗的长势。“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水稻品种,现在尼日利亚三分之二的州都在种。”李太龙对记者说。

4f8bc02ead51425680ba8b51ade15c56.PNG

3月27日,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李太龙在尼日利亚阿布贾近郊的一个农场查看稻穗长势(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喆 摄

据当地农民反映,该品种具有抗病抗旱省肥等很多优点,种植效益很高。对李太龙来说,最有成就感的是培育的种子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

在这个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大米是最重要的主食,然而,当前食品价格高涨让许多民众叫苦不迭。加强与中国的农业技术合作,给尼日利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带来了希望。

2ae268d21aab464faa622d9f098a8cba.PNG

这是3月27日在尼日利亚阿布贾近郊拍摄的中国援建的尼日利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内的稻田(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侯鸣 摄

尽管尼日利亚凭借气候优势一年可种两季稻,但是尼日利亚发展农业也面临基础设施薄弱、缺乏资金和技术等问题。2022年12月,中国援建的尼日利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移交尼方,由已在尼日利亚经营多年的中地海外集团所属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运营。成立示范中心旨在帮助尼日利亚提升粮食产量及农业现代化水平。

“这是我们培育的水稻品种产的大米。”在稻谷加工车间,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筠抓了一把袋子里的大米说,“我们致力于把优良品种带到尼日利亚,让中国农业技术造福当地人民。”

水稻种子研发从开始选育到培育完成,往往需要8到10年。为更好适应尼日利亚的自然条件,李太龙与同事们一起,在来自中国、尼日利亚以及东南亚的多个水稻品种中选育,最终培育的种子通过了尼日利亚有关部门审定。同等条件下,新品种比尼日利亚一般品种增产20%以上。

“很多当地官员和农民来参观,对我们研发的水稻品种竖起大拇指时,我就觉得没白干。”李太龙说。

相关推荐
国企担当与创新实践双向赋能——云天化股份探索农业现代化新路径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在产品研发与生产上持续深耕,更以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力量。

中国“农科城”杨凌搭建上合组织农业交流合作平台

正在中国“农科城”杨凌举行的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塔吉克斯坦杏和公司负责人普洛特·阿舒罗夫的摊位前人头攒动。他带来的杏干、桑葚果糕、果茶等产品,颇受展会观众青睐。

津吉粤三地倡议:农业领域将深化省际合作交流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日前在天津召开,18日下午举办的“海河之约·津吉粤省际合作交流活动”中,津吉粤三地共同发布了《津吉粤深化省际合作交流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