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首季中国经济丨新华社经济随笔:投资中国是更优解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4-04-22 09:41:56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投资中国是更优解

新华社记者石昊、吴涛、李倩薇

以最优的方式做选择,是企业的基本诉求。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更是需要不断探寻国际投资的理想地。

作为世界排名前列的引资大国,今年一季度中国新设外资企业达1.2万家,同比增长20.7%;实际使用外资3016.7亿元人民币,依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引资结构持续优化。

为何投资中国?近期以来,记者在赴全国多地采访调研时,听到不少外企的声音。

春节刚过,上海最新认定的3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沪集体颁证,其中就包括卡夫亨氏。将亚洲区总部从东南亚迁至上海,在华已40年的这家美国食品企业,对趋势和未来有着自己的判断。

“中国人口众多,市场空间广阔,多元化、高端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卡夫亨氏亚洲区总裁福瑞德告诉记者,今年上海工厂预计将再增加数千万元人民币的投入。

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在中国这个14亿多人构成的消费大市场,新的消费需求不断产生,新的应用场景持续涌现。可以说,任何优质产品和服务都不缺买家。

走进美国雅保公司位于四川眉山的一座工厂,来自澳大利亚的锂精矿在这里蜕变成一袋袋高纯度氢氧化锂,并最终作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驱动成千上万辆新能源汽车。

“我们在中国有上百家配套企业,使用的设备绝大多数来自国内供应商。”工厂负责人预计,达到满产状态后,每天会有150多辆重型卡车在厂区进出。

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发达的交通物流打造了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从螺丝钉到大型装备,从基础原料到高科技产品,外商只需敲敲键盘、点点屏幕就能坐拥一切所需。

踏上被珠江温柔环抱的广州国际生物岛,500多家生物医药机构聚集在这里进行科研和创新孵化,其中就包括扎根中国30多年的英国阿斯利康公司。

“政府对鼓励研发及中外企业创新的重视,为我们带来了投资信心。”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告诉记者,公司将投资4.75亿美元在无锡新建小分子药厂,投资7亿美元在青岛建立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

来到江苏太仓,德国弹簧企业克恩-里伯斯在这里扎根30年,增资11次,感触最深的就是政府的高效务实。

“我们始终能感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总能通过与当地政府的密切合作来解决。”克恩-里伯斯首席财务官冯·赖纳斯多夫感慨。

将观察的维度进一步拓展,得出的答案更加清晰。

从横向看,全球乱云飞渡。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世界经济增长面临重重挑战。风高浪急之中,中国仍是全球增长的发动机和稳定器,外商也从中获益良多。权威数据显示近几年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达9.1%,在全球居于前列。

从纵向看,中国潜力无限。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开辟新的赛道。与中国携手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一路行来,踏访多家外企,记者看到了塔吊林立的新建工厂,开足马力的生产线,忙碌有序的实验室,穿梭于论坛年会的外企高管,上门提供“保姆式”服务的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一路行来,记者获得最大信息是:种种要素汇集而成的中国优势,在他国难以找到“平替”,外商拿出真金白银和实际行动在中国“用脚投票”,是理性而务实的选择。

生长于沃土,企业才能发展壮大。一些外资企业的感受令人印象深刻:想要拥有全球竞争力,布局中国是“必选项”,投资中国是“更优解”。

相关推荐
新华鲜报丨净增持101亿美元!外资持续加码人民币资产

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2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的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消费、外贸外资、对外投资成效如何?——国新办发布会聚焦中国“十四五”时期商务高质量发展成就

商务关系千家万户、联通国内国际。“十四五”以来,我国消费、外贸、外资、对外投资等领域商务工作成效如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8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

2025年1-5月全国吸收外资3581.9亿元人民币

2025年1-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18家,同比增长10.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58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