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乡村的“魂”,是振兴的内生动力。安徽芜湖无为市蜀山镇深耕本地特色制定发展规划,以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托起乡村的诗和远方,努力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
知来路,方能行长远。蜀山的土地上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既是沉甸甸的财富,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坐落于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双泉寺,原名双泉福缘禅寺,始建于六朝,鼎盛于唐宋,已有1700多年历史。镇党委政府始终秉承“保护与发展互促并进”的理念,注重修缮维护好双泉寺内古迹及周边基础设施,让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成为乡镇规划建设发展的前置环节,充分展示对文化遗产传承的责任担当。近来,双泉寺停车场、登山步道综合改造工程已完工,游客接纳能力进一步提升;泊山洞景区依托黄姑老街,策划岁月屐痕——“黄姑印象”系列展览,唤起乡愁故土记忆。
挖特色,才能有亮点。蜀山镇因地制宜探索地方样本,提炼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亮点,创造性地融入农文旅产业的发展中,打造临近城市的乡村文化新空间,抬脚就能到,就近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用擦亮地方的特色,来延伸乡村的生命力,驱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多元创新。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家和万事兴”等本土文化IP,筹划举办“蜀山故事”系列活动。2024年4月,在无为市文明办、文旅体局、农业农村局共同指导下,蜀山镇人民政府于石岗村美晟生态园内成功举办“桃桑送暖,孝廉传家”春日系列活动,吸引游客300余人,进一步提升了蜀山旅游知名度。
重服务,就能有人气。推介地方特色只是开始,加强各项管护,优化旅游服务是必须做好的下半篇文章。蜀山镇立足本土资源,脚踏实地增加优质文旅服务供给,赋予乡村文化当代内涵。激发农民、乡贤、乡村干部等多元群体主动参与和自觉行动,在保留乡村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努力丰富土特产品和其他文旅供给。对泊山洞景区、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壶泉、三尖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各项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做精黄姑米饺、关河粉丝、杨桥茶干等地方特色美食,政府在监管和服务上用力、商家在产品和环境上用心、村民在理解和参与上用情,携手同心让乡村文旅更好满足人们的期待。(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