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报告显示:中国车企自主品牌在欧洲仍“少见”

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4-06-20 10:55:47

新华财经上海6月20日电  6月19日,欧盟中国商会与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总部(以下简称中经社上海总部)在布鲁塞尔联合发布《绿动欧洲: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调查发现,尽管近年来中国品牌电动汽车数量在欧洲市场有所增长,但市场占有率被“选择性”夸大,中国自主品牌在欧洲市场占有率仍不高。

4e62e563cf9443bbabc9d0172da0165c.png

《绿动欧洲: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报告》封面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并在今年6月12日发布初裁结果,宣布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7.4%到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

《报告》援引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等机构统计数据指出,2023年欧洲纯电动车市场(BEV)中,欧系品牌和德系品牌以近60%的市场份额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而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仅9.1%。具体到车企,大众集团、特斯拉和斯特兰蒂斯分别以22%、18%和13%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即使在电动汽车市场,上汽集团和吉利控股集团合计占比也仅约10.9%,而比亚迪、长城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知名品牌合计占比仅1.3%。

《报告》指出,出口到欧洲的中国制造电动汽车中,相当部分为中国制造的西方品牌。《报告》援引欧洲运输与环境协会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汽车中,特斯拉和雷诺达契亚各占28%和20%,再加上宝马和其他国际品牌,西方品牌占据近6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本土品牌占比并不高。

事实上,不少欧洲汽车行业人士也表达了这一看法,骏特商务咨询高级分析师费利佩·穆尼奥斯(Felipe Munoz)表示,尽管围绕中国汽车品牌进入欧洲的“吵闹”声很大,但它们仍然很少见,特别是在过去一年,注册量的缓慢增长就证明了这一点。

《报告》认为,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将是“双刃剑”,不仅“伤害”欧洲汽车制造商,也损害欧洲市场消费者的利益。

《报告》发布会由中经社上海总部、欧盟中国商会、新华社欧洲总分社共同主办。发布会上,来自中欧经贸、智库、媒体以及汽车产业等领域的嘉宾围绕中欧经贸合作、绿色经济贸易以及新能源领域应对策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李一帆)

 

相关推荐
记者手记|中国新能源车成老挝街头常客

近年来,比亚迪、奇瑞、极氪等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渐成老挝各大城市街头常客。凭借质量过硬、设计新颖和配置丰富,中国新能源汽车逐渐在这里站稳脚跟。

布局中国!丰田雷克萨斯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上海取得实质性进展

4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丰田汽车公司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丰田独资的雷克萨斯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

仰望U7正式上市 以划时代技术重塑新能源旗舰标杆

3月27日,仰望汽车旗下超级四电旗舰轿车仰望U7纯电及插混版本双旗舰上市,五座版起售价62.8万元,四座版70.8万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