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芜湖繁昌平铺镇:非遗课堂进校园 传统文化润童心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4-07-03 15:35:56

“高不过脸、底不过腰,唱出歌谣、拿好抛鼓、打出节拍……”近日,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九年制学校课堂上,繁昌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鲍莉莉以及平铺“十样锦、炭篓灯”传承人汤大贵等正由浅入深地为该校师生讲述非遗的历史文化、传承渊源、表演技艺等知识,并现场示范非遗的规定动作以及基本打法。学生们专注听讲,对非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据了解,非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础。近年来,繁昌区把非遗技艺搬进课堂,让非遗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播下非遗传承和保护的“种子”。

繁昌民歌种类繁多,有秧歌、山歌、号子、小调、门歌、儿歌和风俗礼仪类的民歌,表现形式有独唱、对唱、说唱、领唱等,是中国汉族民间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样锦、炭篓灯”在平铺的历史近160年,源自湖北,太平天国后,大量移民从湖北随州、应山、孝感、黄石等地举家迁入平铺一带,是由十样民间乐器组合在一起的民间吹打乐,在锣鼓的基础上加入了四支曲笛,一面马锣及三钟。马锣乐手不仅要击打出响亮的铿锵之音,还每隔四五秒,在敲出一个强音的同时,将锣鼓快速的抛向空中,随即随又稳稳地接回到手中,完成动作,还要落在音乐的节点上。三钟是由一口铃,两只手锣上下连缀组成,轮番击打发出“叮当锵”三种不同乐音。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对繁昌民歌、‘十样锦、炭篓灯’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也非常感兴趣!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并且把它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对非遗产生兴趣,让非遗项目传承下去。”平铺镇九年制学校学生杨某高兴地说。

“我们学校将繁昌民歌、‘十样锦、炭篓灯’非遗文化引进校园,固定在每学期开设非遗课。带领孩子们了解非遗故事,把非遗文化有效地融入教育中,不仅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该校负责人表示。

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依托文化资源优势,与当地学校深入合作,通过特色课堂、教育传习、体验互动和交流展演等活动,实现非遗项目与特色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们在参与、了解和热爱中,助推繁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走得远。通过非物质文化走进校园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促进了非遗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繁昌民歌”传承人鲍莉莉表示。

“下一步繁昌区平铺镇将继续拓宽,邀请非遗传承人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也让全镇村民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做好新时代的文化传播者。”平铺镇文化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王家才 俞传喜)

相关推荐
芜湖繁昌区税务局:税企同心“双向奔赴” 合规发展“共赢未来”

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期间,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税务局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增强诚信纳税意识,守好合规经营生命线。

芜湖繁昌区新港镇团委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活动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新港镇团委组织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年参与。

芜湖市繁昌区:五四青春正当时 公益同行展担当

共青团芜湖市繁昌区委员会联合区委人才工作局等部门,于2025年4月28日在繁昌北站·1969文化创意街区举办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