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占绍林展示陶瓷拉坯技艺。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摄
飞转的车盘、飞舞的双手,一揉、一捏、一拉,两分钟不到,一团陶瓷泥就在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占绍林手中魔术般地变成一只传统正德碗。“Very good!”一名比利时选手被占绍林的陶瓷拉坯技艺所吸引,忍不住赞叹道。同行的翻译向该选手介绍:“中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江西景德镇是中国有名的瓷都。”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俊军表演“金属錾铜雕刻”。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摄
这样生动的一幕发生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江西展区内。6月24日至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隆重举办,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N3馆内,以“人人成才,技兴赣鄱”为主题的江西展区向中外友人集中展示了陶瓷拉坯利坯、青花手绘、狗牯脑茶叶制作、中药材炮制、贵溪錾铜雕刻等具有江西特色的技能技艺。
“叮叮叮……”在江西展区内,清脆的敲击声时有传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黄俊军右手紧握小锤,左手捏住錾刀,一敲一挪,一重一轻,錾刀一笔一笔刻在铜器上,呈现出深浅不一、纹路各异的图案。“居然可以在铜片上刻出如此精美的图案!”来往的观众纷纷驻足欣赏着贵溪“金属錾铜雕刻”技术,赞叹声不绝于耳。
非遗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江西省“能工巧匠”颜干明表演中药材炮制技艺。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摄
铡刀起落,白芍飞舞、薄如纸片。另一旁,非遗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人、江西省“能工巧匠”颜干明展示的“白芍飞上天”中药材炮制技艺也吸引无数观众的眼球。“这个是做什么用的?”一名女士指着旁边的圆匾问道。“这是传统中药制药技术‘水泛丸’的制作工具。”颜干明回答。只见他用刷子蘸水均匀刷在匾内,撒上药粉,随即双手匀速晃动圆匾,药粉很快就变成了一粒粒大小匀称的小丸子。
颜干明说,这是他首次参加国际赛事展演。他表示,此次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江西传统的中药材炮制技艺被更多人看见。同时,颜干明还带来了养生茶饼、即食黄精等中药材炮制技术的创新产品,在现场大受欢迎。“我们在坚守传统制药技艺的同时也在用科研提升产品价值,满足更多人群的健康养生需要。”他说道。
景德镇市“手工制瓷技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江又芳带来的青花手绘。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摄
将坯体打磨得薄如纸,全国技术能手、“琢器利坯”代表性传承人王景东的利坯表演彰显极致匠心;景德镇市“手工制瓷技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江又芳带来的青花手绘让观众在一笔一画中感受青花瓷的独特气韵;江西省“能工巧匠”郭久彬现场向人们展示了精湛的传统手工炒茶工艺;国家高级茶艺师王倩的茶艺表演则让展区充斥着悠悠茶香,令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韵味十足的江西茶文化……一个个技能绝活的展演,让中外友人感受到江西这片红土地特有的技能魅力。
全国技术能手、“琢器利坯”代表性传承人王景东带来利坯表演。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摄
此次展演,也是江西特产宣传与推广的窗口。“这套瓷器我特别喜欢,能否定制?”来自广州的一名观众向王景东询问。得到肯定答复后,两人互相加了微信。“此次参展接到了不少订单,我们回江西后要加紧赶工。”王景东欣喜地说。王倩也告诉记者,此次他们带来了庐山云雾茶和修水宁红茶,“许多观众现场品尝后觉得江西茶喝起来甘甜爽口,都会带两罐回去。”
江西省“能工巧匠”郭久彬展示精湛的传统手工炒茶工艺。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摄
据了解,江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货源地、集散地,曾为传播中华文明,促进古代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次展演,江西不仅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技艺传承,更向世界传递了江西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国家高级茶艺师王倩茶艺表演。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摄
“这次展演充分展现了江西省技能发展水平,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广了江西魅力。”省就业中心竞赛组织处副处长钟阳萍表示,近年来,江西省不断支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出台、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优化人才选拔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闪耀红土地。(记者侯艺松)
(原标题:精彩!直击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江西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