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上的福建企业:“雪中送炭的朋友”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9-22 11:44:23

位于非洲肯尼亚北部的马萨比特郡,与埃塞俄比亚相邻。在这片人口约20万、人均年收入仅200美元的炙热土地上,贫困、干旱和部族冲突世世代代困扰着当地居民。

然而,由福建企业承建的托比-摩亚雷公路沿线及义务挖掘的水塘,不仅为当地带来惊喜的变化,还成为两国民心相通的“连心桥”。

借助金砖合作及“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企业在不断兴起的“走出去”浪潮中,逐步成为中国履行国际社会责任的重要角色。

作为福建省最早“走出去”的领军企业之一,福建建工集团副总经理、中国武夷董事长丘亮新21日接受了中新网记者专访,向记者讲述了公司助力肯尼亚偏远地区发展的故事。

“托比-摩亚雷公路全长约130公里,起点为肯尼亚马萨比特郡的小镇托比,终点位于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边境重镇摩亚雷。”丘亮新介绍,托比-摩亚雷公路是肯尼亚政府寄望改变南北地区贫富差异,改善北部地区治安环境的大动脉。

除了筑路修路,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工期任务外,项目部还帮助当地人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用水问题。

123

图为项目部人员为当地社区提供生活用水

丘亮新说,马萨比特郡水塘极少,当旱季来临时,牲畜经常因找不到水而渴死。而这些动物是牧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为了获得水源,当地部族彼此争斗,损失惨重。

在了解到水源问题的严重性后,公路项目部人员决定帮助居民挖坑蓄水。

自2013年1月托比-摩亚雷公路开工以来,项目部人员走到哪儿,路修到哪儿,就把水塘水井挖到哪儿。“旱情严重的时候,项目部人员在开挖水塘之余,还主动安排水车,为缺水的村落和学校等单位送去救急的用水。”丘亮新说道。

如今,项目部人员在托比-摩亚雷公路沿线,为当地居民挖出了20多处水塘,每个水塘每天大约可以满足周边300余户家庭、4000多口牲畜的用水需求。中国武夷有存档的送水记录就超过了200车。

“吃水不忘挖井人”。水塘建成之后,当地不少村名甚至激动地牵着自己养的羊送给项目部人员,激动地说,“感谢你们给我们提供了生命之水、救命之水。”  

正因为这些水塘,马萨比特郡部族之间已没有必要争夺水源,沿线经济得以发展,长期以来存在的地区矛盾和冲突也得到改善,中非友谊大道越走越宽。现在,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中国武夷为“雪中送炭的朋友”。

相关推荐
肯尼亚2024/25财年电力进口增至1533.85吉瓦时

肯尼亚能源和石油监管局表示,在截至6月30日结束的2024/2025财年,肯尼亚电力进口量增加334.05吉瓦时,达到1,533.85吉瓦时。

中肯旧石器联合考古项目成功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优秀案例

近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发布《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其中,中肯联合考古项目——“三维建模技术助力中国-肯尼亚旧石器联合考古”入选为优秀案例。

中企承建蒙巴萨通勤米轨修复项目完工

中企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通勤米轨修复项目9月17日举行完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