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阜阳颍东区:手工制作传统麻花香飘四方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4-08-22 16:34:00

随着时代发展,许多传统手工制作的美食逐渐被机械化生产取代,依然坚持手工制作的美食就显得尤为珍贵。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青年马德峰,坚守祖上传下的技艺,坚持手工制作传统麻花。他有一个愿望:将家乡的麻花推广至全国,让在外游子能随时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近日,在颍东区向阳街道的一家门店内,见到了忙碌中的马德峰。他身着白色工作制服,端坐于案桌旁,与几位大姐一起手工制作麻花。

案桌前围坐着4人,每人面前都摆放着整齐的麻花坯。马德峰将麻花坯取在手中,左右拉开拉长,对折后相互缠绕,再对折两次便形成了麻花雏形,放置在一旁的托盘内。

一位大姐将托盘中装满的麻花涂上油料,放到一旁的架子上。架子上摆满,便会统一送至后厨油炸,制成金黄香酥的“马大娘”麻花。

在门店入口处,摆放着数十个精美的麻花包装盒,盒子上除了标注“纯手工”“土特产”外,还印有马德峰奶奶“马大娘”的照片和简介。“这些都是发往全国各地用的。”马德峰介绍,“马大娘”麻花始创于1951年,但制作麻花的老手艺,起源时间可能更早。

忙完手头的工作,马德峰讲述了“马大娘”麻花的故事。

马大娘姓蔡,做麻花的手艺是她嫁入马家后带来的。马德峰的爷爷曾在镇上商行工作,家境并不富裕。婚后,擅长做麻花的奶奶开始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

马德峰回忆,奶奶每天半夜起床和面炸麻花,忙碌到上午10时左右,然后挎着装满麻花的篮子去集市叫卖。在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小小的麻花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奶奶离世后,马德峰正式接过了麻花制作的接力棒。

马德峰表示,与机器制作的麻花相比,手工麻花更加香酥焦脆,更重要的是,能让人品尝到一种家乡的味道。2023年年初,他在阜阳城区新开了一家门店,并与妻子一起尝试通过抖音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当年5月,他们注册账号开设直播间,自己担任主播,向全国网友展示麻花制作过程,介绍独特的颍淮风味。直播反响热烈,首日便吸引了600余名观众,销售量达200余单(平均每单15根麻花)。截至目前,已累计销售7.8万余单。

马德峰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更多远离家乡的游子能够品尝到来自家乡的麻花,感受到那份熟悉的童年味道。(任刚)

相关推荐
阜阳市颍东区:夜市招聘会让求职“一站式”搞定

此次招聘会不仅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还提供了一系列贴心的就业服务,求职者穿梭在各个展位之间,与招聘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阜阳市颍东区:闲置边角地变身托育中心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目前正进行装修装饰及水电安装工作。

阜阳市颍东区: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为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今年以来,阜阳市颍东区破除企业迁移地域壁垒,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助力企业“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