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陕西子长市:从黄土坡到绿富美​

来源:子长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胡梦婷 2025-09-08 09:41:15

塬、梁、峁尽成绿洲,果、树、谷百里飘香。从“种一坡、收一箩”的贫瘠土地,到如今珍禽野兽选择栖息。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近年来逐渐完成了从黄土坡到绿富美的生态转变。

e48d493e68e347d5a867586127ea8b0f.png

1999年,退耕还林政策的春风吹遍子长大地。在子长市涧峪岔镇的造林现场,曾有过这样动人的场景:村民们背着树苗、扛着铁锹,在陡峭的山坡上凿坑种树,腰间系着绳索防止滑落,手上的老茧磨了一层又一层。为了提高成活率,林业技术员手把手教大家“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种技巧,还创新采用“鱼鳞坑”“水平阶”等水土保持措施,让每一棵树苗都能在贫瘠的土地上扎根。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茬接一茬,115.87万亩退耕还林面积上,山桃、山杏、刺槐、油松等苗木次第扎根,昔日荒山被层层新绿覆盖。​

如今的子长,生态逆袭的足迹清晰可辨。全市林草覆盖率达53%,较2000年的6.16%实现跨越式增长。水土流失治理率从1998年的10.05%提升至36.2%,曾经“穷山恶水”的标签被彻底撕下。秀延河的水质也明显改善,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边芦苇丛生,不时有水鸟掠过水面,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生态画卷。​

生态的持续向好,离不开科学精细地管护。在子长市林业局,整齐排列着退耕还林档案,每一页都记录着地块位置、树种、管护人等信息。全市建立了市、镇、村三级管护网络,聘请了500余名生态护林员,他们每天穿梭在林间,查看苗木生长情况、排查火灾隐患、制止乱砍滥伐。1999-2019 年国家计划任务面积保存率、林地面积合格率均达100%,2022年省级复查新一轮成林率达53%。​

如今的子长,“绿”已成为发展的底色。在李家岔镇的风电场,一排排银白色的风电塔在蓝天下迎风转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2万吨。这些“大风车”不仅为子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成为山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不少游客驻足拍照。

140577ec3807414d82f88b146ad00057.png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子长市生态旅游、特色种养殖等产业提供了坚实土壤。在马家砭镇的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得益于退耕还林后改善的小气候,这里的苹果甜度更高、口感更好,深受市场青睐。养殖户们则利用林间草地发展生态养殖,散养的土鸡、山羊肉质鲜美,成为城里人追捧的“绿色食品”,带动了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安定镇的唐家川村曾经默默无闻,如今凭借60亩向日葵花海火出圈。每到花期,金色的花田与周边的绿树青山相映成趣,游客们纷至沓来,赏花海、品农家菜、体验乡村生活,带动村里的农家乐、土特产销售额大幅增长。村民们笑着说:“以前守着荒山愁生计,现在靠着花海赚票子,这绿水青山真成了‘摇钱树’。”​

从生态修复到产业转型,从环境改善到民生提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绿”与“蓝”的交响愈发嘹亮。子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深知,守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守护好子孙后代的幸福家园。未来,子长市将继续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前行,让家乡的“绿”更浓、“蓝”更净,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薛金平 张龙)

相关推荐
共筑绿色发展之桥 共话气候南南合作——“一带一路”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与中拉应对气候变化研讨班在京开班

“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8日上午在北京同期开班。

中国生态环保成果在泰国国家科学技术展广受关注

在2025年泰国国家科学技术展上,中国展区有关北京十年大气颗粒物采样膜和蓝天变化的照片,吸引了不少泰国观众驻足观看。

共建“一带一路”大使谈丨专访:中卢合作项目将绿色发展理念付诸实践——访卢旺达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

卢旺达驻华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奥日前接受中国一带一路网专访时表示,绿色发展理念正在通过中卢合作项目付诸实践。大使表示,在两国长期友好关系的基础之上,中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