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伦敦8月31日电(记者章博宁、赵小娜)当两名身穿黑色拳服、脚踏布鞋的表演者,以既有力又优雅的招式较量拳法时,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Sadler's Wells Theatre)的上千名观众仿佛都情不自禁地屏住了呼吸。直到比武结束,剧场内爆发出持久的欢呼声和掌声。
然而,这段武艺对决并非武术表演,而是深圳原创国风舞剧《咏春》的精彩段落。
“这部作品让我神魂颠倒。”埃伦·科斯塔在看完演出后对新华社记者说。演出“从头到尾”都让她印象深刻,而且有一瞬间她“非常动容”。
30日晚上,《咏春》在英国首演。据悉,该剧目将连续演出12场,直至伦敦时间9月7日。
《咏春》以两条叙事线索,讲述了武术大师叶问的生平以及平凡人追梦的故事。作品生动诠释了“处世温文”“匡扶正义”等中华武术精神,释放“爱与和平”等美好寓意。
在《咏春》中,舞与武完美融合,不仅呈现出古典舞和当代舞的优雅烂漫,也展示了太极拳、八卦掌和螳螂拳等家喻户晓的传统武术流派。
薇塔·亨德森·陈在演出结束后对记者说,这部作品“将舞蹈的情感巧妙地衔接到激烈的武术练习动作”,这种转换“极其优美”。演出中的群舞段落令她印象深刻。她说,表演者们如此整齐同步地展示武术动作,仿佛在“一口气、一个动作”中就承载了“极强的力量”。
“我认为这个故事的表达是非线性的,非常美丽。”她向记者补充道。“它留下了很多供观众解读的空间,让大家能够将自己的认识投射到一些动作上,并理解其中的情感。”
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观众们与舞台上的角色共鸣、共情。当演员以调皮的肢体动作塑造幽默气氛时,一些观众忍俊不禁;而当主角跌入令人心痛的低谷时,剧场内不时可以听到低声的啜泣。当帷幕最终落下,几乎所有观众都起立鼓掌、欢呼。为了回应现场热烈的气氛,演员们也朝台下挥手、比心。
英国舞蹈制作人法鲁克·乔杜里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这部舞剧创造了一个人们都能理解的故事,并不过于复杂或抽象。”
谈及让《咏春》脱颖而出的要素,乔杜里认为剧作的音乐很棒,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蹈捕捉了中国人生活的场景,有很多美丽的舞台瞬间“让你感觉像是在画里”。
《咏春》在伦敦的演出主要由平均年龄仅26岁的深圳歌剧舞剧院青年舞者集体呈现,团组人数近80人。
演出开始前,在剧目中扮演叶问的主演常宏基对记者说,在舞台上时,他会感到叶问与自己同行,像是一束光照亮自己,而这种感觉恰好和《咏春》想表达的情绪和情感非常相似。“我并不是想把我自己当做叶问师傅,我更希望的是我与他同行,然后去享受整个舞台带给我的一种体验。”
《咏春》于2022年12月在深圳首次亮相,此后在上海、郑州、武汉、北京、广州、杭州、香港等数十个国内城市巡演,并在新加坡完成了海外首演。9月6日,《咏春》将在伦敦迎来200场演出纪念。
《咏春》的两位总编导韩真、周莉亚在演出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她们对该剧在伦敦的首次亮相“很有信心”。
韩真说,这部作品具有很强的当代性,而且中国功夫早已深入全世界观众的内心,对他们有强烈的吸引力。她说:“我们也很希望西方的观众可以透过这部剧,感受到中国人的理智性,以及咏春拳祖训里流露出来的中国人友善、努力、勤恳的面貌。”
除了中国武术,《咏春》还通过演员服装和编舞段落展示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表示,相信此次演出,将有助于英国观众了解中国武术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认识中国倡导的和平、包容、和谐价值观念。
据悉,伦敦演出结束后,《咏春》还将在今年10月初走上法国巴黎会议宫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