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因地制宜,引导、扶持一批企业入驻乡村,推动村企精准对接,促进村企互动双赢、村民稳定增收,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蓝龙虾”(学名红螯螯虾)养殖是施桥镇高山村的特色产业。这种虾每只重量在1至2两左右,出肉率约为同规格小龙虾的2倍,虾青素含量远高于其它虾种。
过去,高山村虽有耕地,但田地高低不平、零碎分散,收益低。随着高标准农田改造在该村全面完成,2500亩农田被改造成为良田,当地农业产业获得发展新机。2023年,金安区农业农村局为高山村引来了好项目——蓝龙虾稻虾共养。
“稻虾共养的养殖模式,就是利用水稻中底部的立体空间进行养殖,达到粮渔双赢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高山村党支部书记、施桥镇高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莫绪军说。
目前在高山村,蓝龙虾养殖产业共带动约140人就业,其中每月工资不低于3000元的工人不低于30人。“预计今年在用工这一块,发放工资80万元左右,加上流转土地的补偿费用,将直接带动当地村民增收150万元以上。”莫绪军说。
“我现在年龄大了,出去打工也不行了,在老家能干点活,一年能挣三万多,感觉很幸福很满意。”高山村村民胡里华说道。
在先生店镇陈大庄村,大型家禽养殖企业华江汇东养殖有限公司于近期完成了对8层鸡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新安装的自动投喂、鸡蛋自动分拣以及通风散热等装置,让村里的养殖规模和带动就业人数都上了一个台阶。
“我们这个项目一共三期,合计投资1000多万元,每天能产蛋10万枚左右,带动就业20余人。”企业负责人侯方华说,3年前,她刚来村里发展的时候,村里只有一些零散的养殖户,缺少规模化的产业带动。后来按照“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部署要求,当地政府利用财政衔接资金920万元建设了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而村集体则以租赁厂房和效益分红的模式和企业合作,每年实现增收60万元。
“这边自动化程度很高,我在这做一些技术保障的工作,干活不累待遇也比较可观,一个月能有5000多块钱。”村民江绪龙乐呵道。
从相关部门获悉,2021年以来,金安区共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39628.6万元,发展到村产业项目115个,通过村企联动、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邱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