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古丝路交流互鉴的文明回响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韩晓宁 2024-09-23 14:38:09

e7bb1604bc774cbebf4a19dc2f5f8945.JPEG

这是9月21日拍摄的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新华社兰州9月22日电 题:古丝路交流互鉴的文明回响

新华社记者何问、张文静、白旭

三彩凤首壶、彩绘胡人牵驼俑、悬泉里程简……偌大的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内,一件件丝路文物闪耀着多彩的文明之光,吸引着一群群不同肤色、高鼻深目的外国嘉宾驻足流连。一眼千年,古丝路多元文明交流交融的繁荣之貌古今辉映。

作为古丝路重要枢纽,敦煌是中西商旅使团的必经之地。不同的文化在这里荟萃,并孕育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9月21日,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来自全球50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800余名中外嘉宾共聚古丝路“文明枢纽”,绵延丝路情谊,深化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

作为中国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前六届敦煌文博会已吸引超1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名嘉宾参与对话。

bd79ada796304b0491c9d6f5ef856c1b.JPEG

9月21日,与会嘉宾在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非遗及文创精品展。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在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亚洲和西方各国之间的贸易通道,也是为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和文化等作出宝贵贡献的要道,因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需要成为好朋友,加深关系,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副主席普日布道尔吉在开幕会上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已是第三次参会。他表示,今天的敦煌已经成为复兴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在当前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文明对话变得愈发重要。

本次文博会期间,中外嘉宾通过国际青年文明互鉴对话、“一带一路”中国与中亚南亚合作发展、非遗保护的创新实践与国际合作等论坛,加强文化沟通与合作,同时还可在众多展览及敦煌文化演出中,领略美美与共的多元文化。

来自墨西哥的记者祖拉·德鲁娜已多次游历中国,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敦煌。这里沙泉共生的自然景象、丰厚的文化遗存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此前我对中国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敦煌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厚重历史的窗口,这里的景色、气候、建筑等都别具特色。”德鲁娜说。

8fb0d4f6698e43f3ab4294e8c7267474.JPEG

9月21日,与会嘉宾在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非遗及文创精品展。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交流增进了解互信,“和声”方能激发共鸣。

德鲁娜表示,正是通过加深了解,她意识到墨西哥乃至更多拉美国家和中国在历史、经济等方面存在很多共同点,这样的交流机会拉近了双方之间的关系。

21日晚,汉唐华彩的敦煌夜市烟火喧腾,人群熙来攘往。由甘肃省歌舞剧院的舞蹈演员、美国俄克拉何马州“马掌路”乐队、蒙古国音乐家等共同组成的“快闪”表演在这里登场。不同肤色、不同样貌的人们共奏一曲,游客们围站一圈乐享这场文化盛宴。

古老的驼铃声,又响了起来。

相关推荐
新华全媒+·中国之城丨甘肃敦煌:丝路古城文韵长

近年来,敦煌市不断挖掘厚重历史文化内涵,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持续加大对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鸣沙山月牙泉、雅丹、阳关等景区升级智慧旅游体验,通过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平台不断推动敦煌文化对外交流,在全球范围内打造敦煌文化IP,厚植城市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做好文旅深度融合文章。

兰州海关助力敦煌文创陶瓷商品实现首次出口

近日,敦煌市九色鹿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10余件精品文创陶瓷餐具,经兰州海关所属敦煌机场海关签发原产地证书后,从敦煌启运,顺利输往美国,这是敦煌文化类产品首次实现出口。

走访敦煌,中拉青年的文明交流之思

敦煌鸣沙山,夜幕降临时满山灯光熠熠、人海茫茫。40多名中拉青年走进沙山,聆听万人星空演唱会。欢腾的歌声响彻耳畔,唤醒静谧的沙漠,点燃中拉青年的青春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