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工信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思阳 2024-10-17 11:26:00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决策部署,立足自治区自身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一带一路”合作交流,全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承接产业转移优势明显。一是支持政策叠加。内蒙古是我国唯一同时享有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省份。二是区位优势显著。内蒙古地域广袤,在区位上,地跨“三北”,内联八省,外接俄蒙,南邻京津冀经济圈,东靠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京津冀、黑吉辽等地区产业转移合作的优选之地。三是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内蒙古煤炭、稀土、铅、锌、银等21种矿产的保有资源量全国第一,风能资源全国第一,7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14.6亿千瓦,太阳能资源全国第二。四是“绿电”优势明显,截至目前,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成为全国第一个新能源总装机突破1亿千瓦的省区,年可发绿电约2300亿千瓦时,稳坐全国头把“交椅”。

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一批产业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内蒙古自治区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形成“孔雀西北飞,凤凰来筑巢”的产业新现象,着力打造西部产业新高地。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有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引进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等高质量项目,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农畜产品、现代装备制造、稀土、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工业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重点领域蓬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1.8:40.0:48.2调整为2023年的11.1:47.5:41.4。二是推动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以“8大产业集群”“16条重点产业链”为重点,利用绿电优势,填补下游产业链环节,推动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内蒙古自治区有望在1—2年内建成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绿色电解铝和铁合金生产加工基地;强化风光氢储产业链,依托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通辽4个基地,以风光氢储4条产业链为重点,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打造新兴支柱产业,推动新兴产业成长壮大,内蒙古自治区基本实现新能源全产业链贯通。三是不断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吉林省政府分别签订了深化协作框架协议深化交流合作,互相赋能、共同发展。举办了内蒙古先进制造业长三角地区专题推介会,签约项目 62个,协议投资1147.15亿元。组织相关盟市参加了第二届湾商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与内蒙古产业合作大会,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交流。四是大力开展产业转移活动。举办了2023中国(内蒙古)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深化区域产业合作,促进产业转移发展。签约项目共160个,总投资额4573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139个,总投资额达3494.9亿元,已完成投资373.6亿元。同时,推动链主企业精准招商,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加快引育配套企业,补足产业链短板。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通过持续深入聚焦政策环境、资金环境、政务环境三个方面,创新服务模式、转变工作方式,跑出“加速度”、打好“组合拳”,全力打造工业领域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相关推荐
内蒙古跨境电商发展版图再添向北开放重要节点

2025年4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函〔2025〕40号),标志着内蒙古跨境电商发展版图再添向北开放重要节点。

内蒙古招商“分层突破”

内蒙古招商引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内蒙古9条产业链到位资金增速超50%,其中,草业和肉羊产业链实现倍增,分别增长233.3%、100%。

一季度成绩单出炉 内蒙古继续成为全国投资热土

据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消息,今年一季度,内蒙古引进国内到位资金830.4亿元,同比增长37.7%,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7.7个百分点,实现招商引资首季“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