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安徽宿州市萧县发展改革委围绕本县“七彩农业”特色农产品,率先对葡萄开展特色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充分发挥农本调查的参谋助手作用,进一步推动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
小葡萄、大产业,谱写特色产品“富农经”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依托独特的土壤及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系全国四大葡萄基地之一,素有葡萄之乡的美誉。
萧县葡萄,安徽萧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所编《萧县志·物产篇》中就有记载。
作为“七彩农业”特色农产品之一,萧县现有葡萄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葡萄10万吨,年加工能力3万吨,年贮藏能力0.5万吨,葡萄鲜食、加工、贮藏年总产值10亿元,成立葡萄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25家,有力带动果农增收致富。
小账本、大作为,助力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为积极做好“三农”服务工作,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萧县发展改革委率先对葡萄开展特色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建立了葡萄种植的“明白账”。
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一方面组织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详细讲解围绕葡萄成本调查的具体要求、填报规范、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前往葡萄种植地,实地了解作物的生产流程、生长情况和预期收益。另一方面深入乡镇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指导农户如何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准确填写农本数据表,确保数据源头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强化数据分析,发挥成本调查助力作用。待葡萄产销周期结束后,萧县发展改革委收回农本调查表,对采集的葡萄种植、生产、收获全过程成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审核,形成农本调查报告并上报,为推动葡萄产业发展和农业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服务。
小数据、大支撑,绘制产业振兴“新图景”
自工作开展以来,萧县发展改革委根据年度成本调查分析数据,科学提出优化品种、规模发展等实现降低成本控制的建议。
运用调查成果指导农户进行多品种种植,发展优质高产葡萄。目前全县已引进了生食葡萄品种包括醉金香、巨玫瑰、户太8号、阳光玫瑰、蜜莉、夏黑、秋天清脆、黑皇等。其中,萧县阳光玫瑰葡萄入选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
立足发改优势,着力推进葡萄产业标准建设项目,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基地示范带动作用。萧县园艺总场是国家级标准葡萄园,投资4000万元,建成占地600亩、连体大棚500多个的葡萄休闲观光采择园,后先后建成可保鲜葡萄1000吨的大型冷库和葡萄汁加工厂,实现葡萄就地深加工。黄河故道园艺场投资500万元,建造了贮藏能力为500吨的大型冷库2座,延伸了葡萄产业链条,带动、辐射周边果农发展葡萄产业。
目前,该县已形成了以北部黄河故道为主的中晚熟葡萄生产基地、东南山区为主的早熟鲜食葡萄基地和中部酿酒葡萄生产的三大葡萄生产基地,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超市和批发市场,成为长三角地区热销优质葡萄品牌。葡萄酒、汁、罐头等销售市场逐步拓展,除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外,也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国家。
下一步,县发展改革委将把葡萄成本调查推进产业发展的成熟经验,推广至土豆、高粱、胡萝卜等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关注农产品种植生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调查方法和内容,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余萍 苏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