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池州贵池区牛头山镇:“菊花经济”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来源:贵池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4-11-20 17:05:35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初冬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牛头山村,30亩菊花进入采收高峰期,徜徉花海,放眼望去,成片的菊花迎风绽放,一朵朵、一簇簇,相映交织成画,把乡村点缀得格外美丽。

趁着晴好天气,村民们正在抢摘成熟的花朵,搬运、分拣运输,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铺满田间的菊花不仅成为牛头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为周边农户增添了务工增收的好机会。

“过去这里都是成片的闲置田地,荒了叫人可惜,便试种30亩菊花,一来为了盘活土地资源,二来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简单明了的一句话,牛头山村党委书记张正军道出了种菊的初衷。

但一开始,对于菊花能不能种?怎么种?如何让村民获益?大家心里都没底。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长期和农业打交道的张正军清楚,找到合适的品种是关键。

“金丝皇菊不仅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还可作为药、茶两用,具有‘香、甜、润’三大特点,被誉为‘菊花之皇’深受消费者青睐。想着稳扎稳打,我们就先准备种植30亩试一下,现在头一茬种下去大获丰收,看到菊黄能生‘金’,一下子打消了心头的顾虑。”张正军坦言。

如今,牛头山村的菊花种植产业是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营,今年主要种植的是金丝皇菊这个品种,试种植面积达30亩,预计今年产值可达50万元。

临近中午饭点,72岁的汪爱莲仍穿梭在菊花丛中,弯腰俯身忙着采收,不一会就装满一筐。“我是村里的脱贫户,今年村里新搞了菊花产业,自打菊花开采之后,我就在这儿打工了。不用出远门,还能照顾家里,摘花这种工作既轻巧又简单,一天能挣九十来块钱,别提多好了。”话里话外,听得出汪爱莲对这份收入的满意。

“我们基地以土地流转、村民务工等方式帮助群众增加收入。同时,菊花采摘期用工量增加了不少,平均每天需要20余人前来采摘,高峰期达到40余人,整个花期发放工资达到20万元左右。看着带动了本村农户增收,我们都从心底里高兴。”基地负责人方学敏一脸喜悦地说道。

金丝皇菊采摘时间较短,花期大约只有20多天。为了保证新鲜菊花的品质,牛头山村投资4万元改扩建40平方米的烘干房,建成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基地厂房,让刚刚采摘的新鲜菊花,经过分级挑选,送进烘干厂房烘干,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根据今年的气候,咱们的菊花产量还是不错的,亩产鲜花能够达到900斤左右,干花约有90斤,干花1斤最好的价格在120元左右,做小包装销售,价格能够达到1朵1元左右。因为花期紧,咱们这个菊花从月初开始采摘,到月尾就差不多结束了,每天的鲜花采摘量能达到1400-1500斤。”方学敏介绍道。

如今,菊花已成为牛头山村的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增色添香。下一步,牛头山村将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扩大菊花种植规模、增加种植品种,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不仅让游客有花可赏,村民有活可干,让“菊花经济”为振兴乡村锦上添“花”,还要发展“旅游+农业”模式,实现农旅融合,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特色发展新路径,实现强村富民。(方涛)

相关推荐
安徽池州贵池区:专家上门“体检”“开方” 筑牢企业安全防线

近日,池州市贵池区应急管理局对全区地下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帮扶指导检查,重点排查重大事故隐患,切实为企业安全生产“把脉开方”。

安徽池州贵池区:以乡村振兴成果检验主题教育实效

池州市贵池区委吃透政策、研究举措、全面落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

安徽池州贵池区31.5万亩油菜和小麦颗粒尽归仓

近日,池州市贵池区秋江街道上,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几台收割机马力全开,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脱粒、分离、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