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关乎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以来,安徽亳州市谯城区持续拓展衔接“稳岗就业”工作路径,帮助城乡居民求职者高质量“家门口”就业,着力构建更加健全的全区公共人才就业服务体系,同时进一步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打造谯城就业创业人才“新品牌”。
社区当起“就业红娘”
初冬时节,皖北地区的气温骤降,寒意袭来。不过,马元社区广场上却经常暖意融融。
马元社区属于谯城区薛阁街道,社区广场上经常会举行“家门口”就业社区微型招聘会,每次都会吸引不少求职者前来,现场人头攒动,非常热闹。
日前,谯城区人社局在这里举行招聘会,36家企业现场提供180个就业岗位,吸引附近求职者前往。
在招聘会现场,醒目的标识牌前有多位市民驻足,多家企业的工作人员正耐心地向求职者介绍岗位信息。“听说现场有不少招聘企业,招聘会离家挺近的,就过来看看。”在现场咨询招聘信息的市民吴玲说。
近年来,马元社区通过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成功打造了“三公里”就业服务圈,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社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全要素衔接的就业新体系。截至目前,马元社区“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已入驻企业425家,提供在招岗位数679个,登记注册538人,平台访问量达到15万人次,累计促成就业136人。线下服务为26家企业输送员工220人。2022年,马元社区被认定为省“三公里”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成为就业服务工作的典范。
“直播间”里找工作
在谯城,通过直播的方式为企业招工,助力群众在直播间里找工作,也是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
“我在刷抖音直播时,看到一家饮片公司要招人,于是就和对方取得了联系,打算到这家公司去当‘做饭阿姨’。”50岁的市民王颖表示,孩子如今考上了大学,在家闲着,就想找点事做。
说起直播招聘,亳州烈新服饰公司的王丽也时常走进直播间。
“公司效益好,一直在扩大生产,也一直在招人。每次通过直播间招工都在100人左右,大多招缝纫女工。直播时总能有不少年龄不等的女性求职者收看,并与她联系。”王丽说,企业在抖音上会发布招聘信息,有一些求职者就顺着网络找上门来。人社部门今年还专门成立了就业直播间,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牵线搭桥,效果很不错。
王丽说的“就业直播间”,名叫“小谯带岗”,是由谯城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区人社局主办的直播平台,也是目前全市首个由政府搭建的就业直播平台。据悉,该直播平台今年6月份起开播,至今已解决了近4000人的就业问题。
创新构建“1+3+9+N”服务体系
为深入推进全区就业创业人才工作,谯城区人社局创新构建“1+3+9+N”服务体系:“1”就是一个人力资源市场(家门口就业服务总站),“3”是直播带岗基地+创业孵化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9”是正在打造的9个零工驿站,“N”是布局全区42个社区的公共基础就业服务。
谯城区人力资源市场作为全区家门口就业服务总站,着力构建谯城人力资源市场品牌,注重市场差异化、匹配精准化,把市场定位为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载体。服务立足于本地求职者与本地企业,为本地企业提供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实现市场机制、供需环境、政府调控对谯城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属性。打造包含人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就业创业服务、零工服务、返乡服务、劳动者之家等服务内容的“一站式”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为谯城人才服务“主阵地”。
2023年7月,区人社局牵头,区教育局、谯城经开区管委会、机电信息学校、区经开投、亳州联滔电子等多家单位配合建设谯城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于2023年9月1日正式运营。目前已入驻两个批次的机电学校800余名学生,入驻联滔实训项目8个(8个工种),铣床、车床、磨床、火花机等各类实训设备13项。依托实训基地组织机电学校200名学员进入区内重点企业开展实训。
区人社局局长徐春雷表示,针对全区零工聚集情况,人社部门计划在全区布局9个零工驿站,为零工求职者搭建一个便捷的服务平台。
筑牢基层就业基石
社区是就业工作的细胞,承载作用明显。为此,谯城区全力构建社区基层就业服务体系,针对城镇居民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结合省人社厅“三公里”就业圈、“家门口”就业、充分就业社区等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构建就业体系,在全区42个城镇社区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充分就业。
据了解,截至今年11月,全区新增就业9754人,“三公里”就业圈、“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已覆盖全区41个社区,“社区快聘”线上就业平台累计访问量312万人次,累计居民登记数50258人,已注册企业数6611家,累计登记就业2974人。开展“直播带岗”线上招聘19期,累计参与企业227家次,引流363248人,获赞193249个。(刘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