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积分撬动大治理,乡村焕发新气象。在安徽蚌埠市五河县的乡村,积分制不再只是一个数字,而是改变村庄面貌、促进邻里和谐的有效工具。从清扫庭院到矛盾调解,从勤学励志到崇尚家风,积分制正悄然改变着每一位村民的生活方式,焕发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沱湖乡大岗村是五河县积分制推行中的标杆村。这里的村民曾因环境“脏乱差”而头痛不已,直到积分制的推行带来了变化。村里将美丽庭院评比纳入积分管理,通过“五美”标准——厨房美、厕所美、心灵美、庭院美、卧室美,激励村民主动改善居住环境。如今,沈思光、郭传达、沈先仁等家庭的庭院成为村里的示范点,绿树成荫、整洁舒适,不仅改善了自家生活环境,也让周边邻里主动参与环境治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积分制的推行还促使村民在社会治理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调解员李文广、宋振球凭借多年的调解经验和积分机制的激励,多次成功化解村内矛盾纠纷。他们的每次调解都得到积分奖励,年底还能兑换生活用品。积分制度不仅增加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也使“依法解决问题”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岗村的法治观念逐渐提升,邻里和谐成为新常态。
教育领域则是大岗村积分制激励的另一亮点。沈泽晨和沈彩云兄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积分奖励的激励,最终从乡村走向名校。他们的励志故事不仅成为村民口口相传的话题,也为其他家庭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村里专门为考入大学的家庭额外奖励积分,并通过张贴海报宣传优秀事迹。近年来,大岗村的学生学习热情明显高涨,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正被更多人接受。
同样值得学习的还有小圩镇的积分制实施。四陈村通过积分引导村民自发清理房前屋后环境,不仅节约了村庄治理经费,还提升了村民的环境责任感。村民们用劳动换积分,用积分换生活用品,这种方式既实用又贴近生活。下黄村则因将教育成果纳入积分机制,被称为“博士村”。近年来,这个村子培养出16名博士和近50名硕士,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故事都为积分制增加了新的内涵。下黄村村民不仅为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也通过积分制获得了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回报。
此外,小圩镇大圩村把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纳入积分统计,村民纷纷主动参与基层治理。这一创新模式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在大圩村,每一次矛盾的化解不仅是邻里关系的修复,也为乡村治理带来了稳定基础。
在积分制推广中,五河县充分结合本地资源特色,探索了多样化的实践路径。
武桥镇界沟村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通过积分宣传革命历史,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家园认同感;朱顶镇井头村则通过“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积分项目,推动村民传承优良家风;临北回族村通过设立“石榴籽”调解室,将民族团结融入积分制,为少数民族村寨治理提供了新经验。这些模式展现了积分制在基层治理中的强大包容性和适应性。
目前,全县217个村(社区)中已有185个全面推行积分制治理,群众参与率超过85%。县委通过明确“3+N”赋分清单,规范积分评定流程,确保公平公正。积分管理的推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村民对积分制的理解,也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其中。从积分申报到评定再到公示,每个环节都在群众的监督中完成,保证了积分制的透明性和公信力。
通过积分制,五河县的基层治理迈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小积分不仅提升了村庄的环境卫生和社会秩序,还带来了观念的转变。村民从过去的“要我参与”到如今的“我要参与”,在乡村治理中逐步成为主角。积分制正成为五河县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为城乡基层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王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