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北京12月3日电(闫雅琼)12月2日,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价值有效结合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政策研究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课题组发布了《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价值有效结合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政策研究》《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价值有效结合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研究》两份研究报告,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图为中国经济信息社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报告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与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创新的环境经济政策工具,在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价值实现有效结合的相关理论和政策、进展成效和问题挑战、机制探索和模式总结、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为完善国家和区域政策、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课题组认为,我国已从生态保护补偿逐步向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价值实现有效结合的方向发展,探索了交易赋权、金融赋能、产业融合、价值拓展等机制,形成了生态资源产权交易模式、绿色金融赋能生态价值模式、生态旅游与农牧业融合模式、生态补偿与绿色认证相结合模式等,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牧业发展良性互动。
我国开展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价值实现的探索取得一定进展,同时也面临生态价值评估、补偿标准与方式、生态保护意识、各方利益与促进公平等多方面问题和挑战。课题组指出,推动生态保护补偿与生态价值实现有效结合,是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农牧民等各方共同努力,从政策、机制、评估体系、产业、人才、监管、社会共治等方面多管齐下。
课题组在进行实践与政策研究的同时,还选取了内蒙古、甘肃、贵州、四川、云南、青海6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梳理做法、总结经验,形成可供地方参考和借鉴的案例研究报告,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次课题研究得到了蒙牛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蒙牛公益基金会由蒙牛集团捐资成立,聚焦应急救灾、乡村振兴、营养赋能和生态保护四大领域,通过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未来,蒙牛将继续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深耕各大议题领域,商业向善,营养国人,共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