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广州12月8日电(张威)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事关全人类未来和可持续发展。12月8日至9日,以“全球合作 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南沙举办。8日上午,在本次大会的“负离子氧吧城市大会暨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专题论坛上,伦敦大学学院可持续金融与基建转型首席教授梁希受邀作主旨演讲。
图为伦敦大学学院可持续金融与基建转型首席教授梁希作主旨演讲
梁希围绕“关于气候风险管理如何支持气候适应城市的建设”这一重要议题进行了分享。“气候投融资既包括气候减缓,即我们俗称的碳减排,也包括气候适应,就是怎样适应更严峻的极端气候现象。”他表示,过去绝大多数的气候资金主要集中在碳减排和气候减缓方面,而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测算,气候适应方面的资金缺口非常庞大,大约在1900亿美元至3600多亿美元之间。
他认为,促进更多的资金流向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促进金融行业投入到气候适应,除了相关规划和政策外,还有需要很多创新的金融工具。例如,芝加哥的气候交易所已经推出了基于温度的衍生合约,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也会提供气候适应的低息贷款,联合国成立了气候适应政策性基金,此外还有气候相关的保险产品。我国也在气候风险管理上开发了很多创新的金融产品。
围绕城市气候物理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梁希提出八个方面的建议:一是要整合和完善气候物理风险数据体系,构建更细、更聚焦的颗粒度体系;二是把气候物理风险的因素要融入到资产价格;三是城市的一级开发要充分考虑气候的物理风险;四是通过市场机制引导气候适应项目的投资;五是气候风险、物理风险敏感的行业资产要及早开展压力测试,特别是农业、畜牧业,还有养殖业;六是要开展气候金融风险的产品技术创新,特别是有需求导向的创新;七是要重点保护受气候风险影响的弱势群体;最后建议中国研究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到全球应对气候物理风险的各类工具开发和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据悉,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主办,旨在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气候投融资推动建设绿色丝路、赋能新质生产力以及促进能源绿色转型等重大主题,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打造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