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安徽蚌埠市五河县头铺镇安淮村双宁渔具厂生产车间,可见一片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全自动机械设备飞转,轰鸣有律,机械臂精准作业,工人身着工装,专注巡视,不时停步检品。技术人员持仪器全神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转,车间尽显蓬勃生机。
“我们公司是小微企业,却很重视生产流程优化。配备技术人员,既培训员工,又维护调整设备,保障设备运转。设立质检岗位,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各工序和产品质量严格把控,按标准操作,确保产品符合市场和客户需求,所以渔具产品口碑好。目前,产品畅销国内,远销美国、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年产值达 2000 万元。”公司负责人郭泽双自豪地说。
据了解,双宁渔具的负责人郭泽双是安淮本村人。早年,为谋生计,他前往浙江濨溪打工。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技术的钻研,郭泽双不仅掌握了渔具生产的专业技术,还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开起了自己的渔具加工小作坊。后来,随着家乡发展步伐的加快,郭泽双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和想为家乡发展出点力的信念,2008 年他毅然放弃了在外的事业,带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回到家乡安淮村,成立了五河县育才渔具厂。
“创业初期,条件异常艰苦。几间简陋的小厂房,屈指可数的几个工人,全靠手工生产,困难重重。那时候真得很难,资金短缺、设备落后,但是政府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从场地协调到资金扶持,让我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郭泽双回忆道,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渔具厂逐步走上正轨。经过多年的发展,渔具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更新生产设备。如今,已从最初100 多平方米的小厂房,扩展到 8000 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工人数量从 5 人发展到 200 多人;生产技术也从手工操作转变为全自动化机械操作。
“渔具厂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当地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现在公司发展好了,我也要为家乡和村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2018 年 1 月,五河县双宁渔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郭泽双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回乡创业的初心——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同年 6 月,他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将渔具厂申请变为就业帮扶车间。
“渔具配件加工相对简单,而且工作时间自由灵活,按件计工资,多劳多得,工资按月发放,村民也可以拿回家里做”。郭泽双介绍说:“目前车间稳定就业60余人,居家就业150多人,其中脱贫户12人,监测对象1人。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又让他们能够兼顾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我在这厂里上班已有8年多了,属于熟练的技术工,一个人看管5台机械,工资是按件计算,一天下来能挣200多元,而且厂子离家近,仅5分钟的路程,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不耽误家里的农活,比外出打工好太多了。”在机械操作台边的樊竹青笑着说道。
郭泽双表示,未来,双宁渔具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据头铺镇分管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推动产业升级,镇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资金上,出台引导扶持政策,助力企业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开展研发。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组织村民学习相关技术,提升入职员工素质。积极开展 “资源优化组合” 行动,帮助众多企业摆脱零散低效模式,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全镇 12 家渔具企业在同一区域集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显著提升了产业竞争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张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