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宣城:一块田“长出”双份希望

来源: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04-09 17:29:42

4月8日清晨五点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黄渡乡的天边刚泛起鱼肚白,55岁的烟农张喜子已经蹲在自家烟田里。布谷鸟的叫声从远处的林间传来,他粗糙的手指轻轻拨开覆膜,露水顺着叶尖滚落。“老伙计,又长高了一指!”他对着烟苗咧嘴一笑,掏出手机拍了段视频发到合作社微信群,“大伙瞅瞅,这苗子窜得跟春笋赛跑似的!”

       以前的黄渡乡曾和许多农村地区一样,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土地无人耕种,渐渐变得荒芜。但如今,这里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咱们黄渡乡是安徽最大的种烟乡镇之一,说这里是焦甜香烟叶的发源地,一点都不夸张。”黄渡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裴志军介绍。如今,全乡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每年交售干烟约4万担。这大片的烟田,不仅让土地重新“活”了过来,还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在黄渡乡,烟稻轮作是农民们摸索出来的“致富法宝”。全乡227户种粮大户里,有187户都坚持1:1隔年烟稻轮作。张喜子今年流转了333亩土地,170亩种烟,163亩种水稻。“别小看这烟稻轮作,好处可多着呢!”张喜子一边给烟苗浇水一边说,“种烟叶的时候施的基肥,能让土地更肥沃,等种水稻的时候,养分足足的。而且,这样交替着种,病虫害都少了,粮食产量比单一种植高出不少。”在烟后季和休耕期,农民们还会轮作小麦、油菜,一块土地发挥出了最大的价值。

为了让农民们更好地发展产业,皖南烟叶公司黄渡烟站和乡政府没少下功夫。针对土地撂荒问题,他们一起行动,整治了467亩撂荒田,找回210亩耕地,还新增了270亩。这些土地都承包给烟农种烤烟,让荒地变成了“金土地”。黄渡烟站站长晏伟伟感慨道:“要是没有烟叶产业,这些地不知道要荒到什么时候。现在好了,烟后种水稻,产量比普通稻田高10%以上,秸秆还田还能减少病虫害,降低化肥使用量,粮食质量好了,卖的价钱也高。”

为了让大家抱团发展,黄渡烟站还引导成立了徽映黄渡烟农专业合作社,为烟农提供烟叶+水稻全程管服,并且设立“1:1”烟稻轮作专项补贴,每担烟叶补贴改为45元。有了补贴,农民们的积极性更高了。

为了让烟后稻种得更好,皖南烟叶公司在背后默默发力,公司烟农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水稻服务部,从水稻育秧、机插秧,到无人机植保、再生稻种植,全程提供技术服务。“以前种水稻,又累又麻烦,现在有了专业指导,轻松多了,成本也降低了,产量和品质都上去了。”不少烟农都这样说。

在黄渡乡,土地不再只是土地,而是农民手中的“聚宝盆”。烟粮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未来,这里还会继续探索,让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让乡村发展得越来越好。( 张智 张萍 张海林)‌

相关推荐
长三角一体化丨“宣城—上海洋山港”海铁联运直达班列首发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物流”

​记者2月24日从中远海运集团了解到,2月23日,上海港海铁联运网络新增一城,安徽宣城至上海洋山港的海铁联运直达首发班列从巷口桥铁路货场出发,前往上海芦潮港站,这一线路将会有效助推长三角“一体化物流”融合发展。

安徽宁国:优化人才创业生态 激发创新活力

近年来,安徽宁国聚焦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创业生态,有效激发各领域人才创新活力。每10万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29万人,是全省少数几个人口净流入的县市。获评首批安徽省十大人才强县先进典型,并作为唯一县级代表在全省人才强省专题座谈会上发言。

聚力共同富裕 安徽宁国市乡投集团积极探索特色乡村振兴路

2022年3月,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将文旅投公司进行改制,率先在全省成立乡村振兴投资集团,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聚焦乡村振兴,统筹各类资源,致力于打造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市和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