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菜花香染遍野,五月菜籽香飘满仓。眼下,安徽合肥巢湖市槐林镇官塘村的油菜田正翻涌着金色浪潮。轰鸣的收割机穿梭其间,将饱满的菜籽收入“囊中”,这幅热火朝天的丰收图景,正是巢湖市烟草专卖局结对帮扶成果的生动写照。曾经横亘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田梗阻”被彻底打通,高标准农田与平坦机耕道构建起现代农业的崭新脉络。
机耕道打造施工现场
“以前全家老小在泥地里弯腰挥镰,半个月都收不完两亩地。”种植户吴大勇站在新落成的3米宽机耕道上,望着远处驰骋的收割机感慨万千。曾经的官塘村,狭窄泥泞的田埂将土地切割成零碎的“巴掌田”,大型农机只能停在田头“望田兴叹”,高昂的人工收割成本让村民们苦不堪言。
为破解这一困局,巢湖市烟草专卖局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扶核心,驻官塘村工作队副队长柳润带领村两委,以“田路协同”工程为突破口,在田野间展开“拓荒行动”。1.9公里崭新的机耕道如银绸带般蜿蜒铺开,配合沟渠清淤、土地平整等配套工程,零散的“小田”整合为连片的“大田”,泥泞的“羊肠小道”蜕变为农机畅行的“康庄坦途”。
收割机驶入田间收割油菜
5月11日清晨,联合收割机驶入田间。随着齿轮的飞速转动,一株株油菜被精准卷入机器,脱粒、清选、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吴大勇捧着金灿灿的菜籽笑得合不拢嘴:“人工收割一亩地要300元,现在机械收割只要180元,省下的钱够买两袋化肥,太划算了!”
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为村民们带来了“软件升级”。他们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油菜品种,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油菜轻简化栽培、免耕直播等实用技术。“从种到收,专家们全程指导,咱种地更有底气了!”村民吴张磊对此赞不绝口。收割季里,工作队积极推广机械化收割与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探索低碳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通过秸秆还田提升了土壤肥力。
收割机驶入田间收割油菜
“油菜根系固氮养土,配合‘油稻轮作’模式,能让水稻亩产增加。”柳润指着刚完成秸秆还田的地块介绍,“油菜收割后,秸秆就地粉碎还田,旋耕机紧跟翻整,为水稻种植抢出宝贵农时。”
“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更推动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的普及。”官塘村党总支书记魏志飞表示,机械化与良种良法的深度融合,为油菜产业注入了强劲动能。对于非高标准农田的散田,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村民抢收油菜,确保菜籽颗粒归仓。
油菜收割后的官塘村鸟瞰
曾经的“泥腿子田”如今成了“聚宝盆”,“冬闲田”也化作了“增收田”,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机畅行、民富裕”的现代农业画卷徐徐展开。伴随着收割机的阵阵轰鸣,巢湖市烟草专卖局正持续发力,计划将官塘村打造成粮油水稻种植示范区,让更多农民搭乘“科技兴农”快车,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江民才 王明礼 王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