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进一步推进与国际接轨 新修订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有哪些新举措?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蒋雅妮 2025-04-21 23:56:07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题:进一步推进与国际接轨 新修订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有哪些新举措?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今年6月1日起,我国将施行最新版《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我国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与现行管理办法相比,修订后的管理办法有哪些变化?主要聚焦哪些内容?有什么新举措?市场监管总局21日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采标国家标准,即采用国际标准并将其内容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说,此次修订参照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国际标准组织等相关规则,结合我国实际,旨在进一步规范采用国际标准工作,助力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标准作为创新与竞争的重要手段,日益成为各国博弈焦点。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对采用国际标准提出了量化目标要求,明确到2025年实现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

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副司长王火旺介绍,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标准组织进一步强化成员严格履行版权保护义务的要求,再加上我国原先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已不再适应当前标准化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有必要进行修订。

肖寒介绍,此次管理办法修订主要聚焦三方面:厘清所采用国际标准的范围以及采标主体的范围,明确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强化了遵守版权政策的相关要求。

什么是可以采用的国际标准?范围是什么?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治平介绍,为适应国际标准组织知识产权政策,新修订的管理办法将可以采用国际标准的范围限定在三大国际标准组织(ISO、IEC、ITU)制定发布的标准,不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同时,将可采用国际标准制定发布的标准范围限定为国家标准,不包括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考虑到实际工作情况和需要,增加了采用其他国际国外标准为国家标准的要求。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王玉环介绍,新修订的管理办法对采用国际标准工作加强全过程管理、明确特定要求,包括增加对国际标准的动态跟踪、适用性分析、验证等要求;增强评估、起草、审核等环节要求;缩短采标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增加采标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要求。

新修订的管理办法提出,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组织、公共利益方等相关方参与制定和实施采标国家标准创造有利条件。

让企业参与制定和实施采标国家标准,会不会给企业造成负担?

肖寒表示,生产者、经营者等相关方参与采标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原则,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将在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不存在增加企业负担。

肖寒分析,企业参与制定和实施采标国家标准,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实施应用采标国家标准是企业开展海外业务的“通行证”。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买卖双方常常在合同中约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将国际标准作为评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我国企业按照采标国家标准开展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检验,以及按照采标国家标准开展服务的接待与受理、质量控制与评价等各环节。

例如,企业设计产品时,需要依托产品标准明确设计规范等要求,确认原材料、零部件、接口或分类的相关标准是否满足设计规范;在生产完成后,产品出厂或交付之前,企业还需要依据试验方法标准开展产品技术指标的检验。

另一方面,对于很多中小微企业来说,实施应用采标国家标准较之于自主研发标准更具经济性和有效性,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重要方法,能使技术水平快速提升,追赶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关推荐
市场监管总局支持铁路轨道交通标准化互联互通国际培训班成功举办

近日,中国(广西)—东盟铁路轨道交通标准化互联互通国际培训班在南宁市举办。此次培训班由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中国—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技术研究院承办,来自8个东盟国家的21名学员参训。

以标准“软联通”促进中非人民“心联通”——中国标准助力赞比亚农业升级

为推进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中非质量提升计划,推进中非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派专家团队赴赞比亚奇邦博农场与锡纳宗圭农场,实施第二期农业标准化技术援助项目,为当地500余名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精准赋能,助力赞比亚农业提质增效。

“规上”机构近8000家!我国检验检测行业质效稳步提升

市场监管总局7月14日发布的2024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小散弱”局面初步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