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泗城镇彭铺社区创新推出“庭院访谈” 模式,以“小庭院” 搭建“大平台”,有效畅通民意渠道、破解治理难题。通过科学的人员组织、有序的议事流程和高效的问题解决机制,让群众成为社区建设的“主角”。
多元联动,构建专业高效的访谈队伍
选优配强访谈队伍。彭铺社区构建了 “社区干部+居民代表+专业力量+志愿团队” 四方协同的人员架构。社区两委成员作为核心组织者,依托网格化管理优势,提前梳理访谈议题,确保方向精准。如在筹备社区绿化改造访谈前,网格员已通过日常巡查统计出居民集中反馈的绿化薄弱点位,为议题锚定方向。构建多元代表矩阵。居民代表实行 “分层推选制”,从12个居民小组中选出50名代表,覆盖老中青群体及商户、五老人员、务工者等不同职业人群,为访谈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织密专业人才网络。社区主要有党总支书记和村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参与调解;专业团队则根据议题 “按需配置”,涉及国土、农业农村、司法、派出所等部门,为居民答疑解惑。此外,组织热心居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负责访谈现场的秩序维护、记录整理和后勤保障,确保流程顺畅。
三化并举,打造开放包容的议事场景
议题精准化。建立 “需求收集-热点筛选-两委审议” 三级议题确定机制。通过 “入户访谈+意见箱” 双渠道收集问题,截至目前,累计收集意见48条。针对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劝导台等高频问题,结合年度重点工作,最终确定12个访谈主题,实现 “群众点单-社区派单” 的精准对接。形式亲民化。选择居民庭院作为访谈场所,设置 “村民议事厅”“板凳会” 等便民场景,让政策讨论与家长里短相融,让基层治理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在居民吴大哥家的庭院内下,围绕 “社区环境管理” 展开的访谈中,现场氛围热烈,居民积极反馈问题,参与度显著提高。参与广泛化。创新 “主会场+流动分会场” 模式,主会场设在村部中心广场,分会场覆盖行动不便居民家中。利用 “彭铺之声” 微信群同步更新访谈情况,确保 “一个声音传到底,全民参与无死角”。
闭环管理,形成务实高效的解决机制
搭建 “线上+线下” 反馈平台。线上通过 “彭铺之声” 微信群实时反馈问题的整改进度;线下每月开展“庭院访谈”主要聚焦上一期问题整改情况、群众满意度情况以及本期访谈梳理的问题情况。在 “社区广场改造” 项目中,居民通过微信群提出增设健身器材的建议被采纳,改造后的广场成为居民休闲新去处,满意度达99%。建立 “收集-分类-办理-反馈” 全链条工作法。访谈结束后24小时内,整理形成问题清单,按照 “急难愁盼” 分级分类。2025年上半年,共梳理出基础设施类问题 17项、公共服务类13项、矛盾纠纷类18项。实行 “三色督办” 机制。针对反馈问题设置红、黄、蓝办理机制,红色代表紧急问题,7个工作日内办结;黄色代表一般问题,纳入月度计划;蓝色代表长期问题,制定专项方案。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 “急难愁盼” 问题,社区积极联动镇直相关部门,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泗县泗城镇彭铺社区的“庭院访谈”模式,通过凝聚多方力量、创新议事形式、完善解决机制,实现了从 “替民做主” 到 “由民做主” 的转变,不仅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下一步,彭铺社区将持续深化“庭院访谈”模式,推动更多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季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