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阿拉伯国家人士期待阿中农业科技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路佳琪 2025-07-10 17:47:37

新华社西安7月10日电 综述|阿拉伯国家人士期待阿中农业科技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新华社记者柳伟建

“从播种到采收”全流程无人化管理、科技赋能突破“南鱼北养”难题、智能伸缩防护棚实时应对天气变化……在陕西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一幕幕高科技场景让远道而来的阿拉伯国家宾客赞叹不已。

“这里无土栽培的薄荷无论触感还是味道都与天然生长的没有差别,太神奇了!”摩洛哥宪政联盟妇女委员会主席娜贾特·西姆感慨。她说,在摩洛哥,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薄荷,薄荷茶更是被当地人誉为“国饮”。但这些年来,受气候变化特别是降雨量减少的影响,摩洛哥的薄荷种植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同时担任摩洛哥经济社会环境理事会成员的西姆表示,摩部分产业如草莓近年来已开始无土栽培种植,但该技术尚未在全国大范围推广,此次考察让她亲眼目睹相关技术的成效。她希望未来中国和摩洛哥能在该领域加强合作,尤其是在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

日前,参加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阿拉伯国家来宾们应邀前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考察,实地感受中国农业科技发展脉络。

毛里塔尼亚进步力量联盟媒体事务负责人穆罕默德·西德在考察期间告诉记者,毛常年干旱少雨且大部分国土被沙漠覆盖,适合农业种植的土地面积少,因此对农业科技依赖程度深。毛里塔尼亚和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历史较长,中国水稻种植技术于上世纪引入毛里塔尼亚,为毛如今实现水稻基本自给自足作出贡献。

西德表示,毛中近年来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毛里塔尼亚示范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国在生态保护、绿色农业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值得包括毛里塔尼亚在内的广大阿拉伯国家借鉴和学习。

2022年12月,中国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其中就包括粮食安全共同行动和绿色创新共同行动。近年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不断深化农业技术合作,双方在农业技术转移、联合研发、能力建设、人员往来等方面交流密切。目前,中阿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已在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等多个阿拉伯国家示范运营,取得成果。

“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阿拉伯国家正加速在农业领域的绿色转型。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是有关国家优先考虑的合作方。”埃及前总理埃萨姆·谢拉夫在参访期间告诉记者,“我们有理由相信阿中农业科技合作会在未来结出更多硕果”。

相关推荐
中国—阿拉伯国家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在杭州启动

中国—阿拉伯国家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7月9日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大一院)启动。

高端访谈丨阿中愿携手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和发展中国家利益——访阿拉伯议会议长亚马希

阿拉伯议会议长穆罕默德·艾哈迈德·亚马希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阿拉伯国家同中国始终相互支持,对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立场,愿一道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包容的方向发展。

打通走向市场的“高速路”——杨凌以“联合体”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3月15日,在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一批经过“增氧控温”技术处理的即食猕猴桃正准备发往全国各地。杨凌梦绿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志雄难掩喜悦之情:“用了新技术,猕猴桃的销量和价格都实现了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