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从主食到甜点:巴西莓“味觉迁徙”的背后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5-07-11 16:35:41

新华丝路圣保罗7月11日电(记者杨家和)在巴西北部的亚马逊流域,巴西莓是当地居民餐桌上的常见主食,常与炸鱼、虾和木薯粉一同食用,果香浓郁、微苦回甘。而在南部城市圣保罗,这一“森林之果”已完成华丽转身,成为添加糖、炼乳和麦片的能量甜品,走俏健身人群和年轻消费群体。

这种口味与文化的“味觉迁徙”,不仅折射出巴西南北方饮食观念的差异,也映射出农产品消费的结构性变化和深层机遇。近年来,伴随冷链物流、城市消费和跨境品牌的加速融合,巴西莓正从本地特产走向全球产业链前沿。中国新式茶饮品牌蜜雪冰城的加入,正是这一趋势的鲜活注脚。

“本地+全球”双向融合市场

2025年5月,巴西总统卢拉访华期间,中巴企业在农业与食品消费领域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其中,中国蜜雪集团与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签署市场拓展谅解备忘录,计划在未来3至5年采购巴西咖啡生豆、水果制品等农产品,协议总额约为4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蜜雪集团旗下蜜雪冰城宣布将在巴西启动供应链工厂建设,并于年内开出首家门店,形成“本地采购+本地研发+本地消费”的产销闭环。蜜雪集团副总裁、美洲大区CEO孙建涛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整合巴西本地原料与中国茶饮创新能力,打造适应南美市场的新式饮品矩阵。”

巴西莓正是其中的主打原料之一。在北京三里屯蜜雪门店,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主席豪尔赫·维亚纳曾亲自试饮蜜雪冰城巴西莓雪葩、酸奶冰等产品,称其为“中巴消费文化交流打开了味蕾之门”。

蜜雪冰城负责人介绍,公司计划将巴西莓打造成拉美区域菜单的“符号产品”,并通过技术改良满足南美消费者对高甜度饮品的偏好,同时推广天然微苦风味版本,引导市场认知回归巴西莓的原生特色。

产业机会:消费升级与供应链重构

据圣保罗营养学专家法比亚娜·波尔特罗涅里介绍,巴西莓富含抗氧化物、膳食纤维和优质脂肪,但多数甜品版本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大量糖浆、调味剂和稳定剂,其营养价值面临“过度甜化”风险。

与此同时,巴西莓的产业链高度依赖采摘后的快速冷冻和巴氏杀菌流程,对冷链物流系统提出较高要求。在亚马逊地区,一颗新鲜果实从采摘到冻藏必须控制在数小时内,否则将快速氧化变质。因而,中资企业的加入不仅是市场拓展,更是对巴西莓产业基础设施能力的再投资。

记者走访发现,几个巴西知名本土连锁品牌巴西莓店几乎开遍圣保罗主要商场和街道,有的品牌有多种配料可供选择,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第一次喝觉得太苦,现在我只加一点糖,就像北部有些人一样。”圣保罗消费者古斯塔沃·查维奇说。他认为,尽管甜味巴西莓碗更常见,但“原味版本”正逐渐获得都市健康群体的青睐。

消费文化演变下的国际产业协同

近年来,全球健康食品市场持续扩容,超级水果概念在欧美与亚洲消费群体中流行。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来源的巴西莓,正逐步成为国际品牌争相竞逐的战略原料。在这一背景下,巴西本地特色农产品通过“文化+品牌”双轮驱动,释放出更大国际化潜能。

数据显示,巴西现制饮品市场年均增速超过5%,全国人口超过2.2亿,年轻消费群体庞大,消费习惯正趋向天然、高能、社交化趋势。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核心城市已成为新式饮品品牌南美落地的重要试点。

分析人士指出,蜜雪冰城等中资企业将本地食材与中国茶饮体系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巴西本地农产品附加值,也推动了中国消费品牌向南美市场“走出去”的步伐。

“这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文化。”圣保罗亚马逊特产店主安德烈娅说。如今,伴随中资企业本地布局深入,这种文化正在被重新定义、加工与传播。从亚马逊雨林到国际茶饮品牌的冷柜前,巴西莓的“味觉之旅”仍在延展。

相关推荐
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转型研讨会在里约举行

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与能源转型研讨会9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与会嘉宾强调金砖国家在此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在推动全球南方国家科技创新中的战略作用。

践行ESG理念 中企巴西水务项目成金砖合作绿色样板

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旗下中能建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巴西圣诺伦索供水项目,作为中巴深化基础设施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以显著的民生效益和成熟的ESG实践,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金砖国家绿色合作的典范项目。

小罐茶香飘海外 “茶枝纹”重构当代新丝路

2025年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作为现代派中国茶品牌,小罐茶以“官方唯一指定用茶”身份亮相,为各国来宾提供专业茶饮服务,展现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