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记者手记丨外国记者在江西感知中国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蒋雅妮 2025-07-21 16:27:57

新华社江西赣州7月21日电 记者手记|外国记者在江西感知中国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黎藜

“人类发展需要无人机。”塞拉利昂广播协会主席小斯坦利·班古拉日前在江西一座低空经济产业园参观时,对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同行的坦桑尼亚媒体理事会项目官员保罗·马林博也期待,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能为非洲国家带来机遇。

“非常先进,非常现代。坦桑尼亚应该复制、模仿。”马林博说。

近日,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参加了在江西举行的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其间他们走访江西多地,目睹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成就,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在赣州南康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无人机上演的“速度与激情”令在场记者发出阵阵惊叹。伴着巨大轰鸣声,他们不断发问:“载重量是多少?”“发动机是什么样的?”“全是中国科技吗?”

班古拉是提问最多的记者。他详细询问了无人机在农业播种、农药喷洒等环节的应用。他说,对于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约60%的塞拉利昂来说,无人机等新兴科技意义重大。另外,无人机能快捷运送关键药品和疫苗,及时挽救生命。他希望中国与更多非洲国家分享技术与经验,推进相关合作。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低空经济在中国正步入快速成长的新阶段。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印度尼西亚网络媒体组织主席特古·桑托萨说,低空经济有助于推动偏远地区发展,但在一些国家缺乏政府支持。此行让他看到,中国政府真正将低空经济视为重要发展项目。

自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已经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秘鲁记联调查新闻部主任露特·罗夫莱斯说,中国不仅严谨地规划发展,且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实践与理念的高度一致”。

除了感受前沿科技,外国记者们还尝试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探寻中华文化脉络,见证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从现代化车间里焕发新生的传统中医药、热门打卡地江西龙南市世界客家民俗文化城项目,到以数字化光影技术重现九江千年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令他们印象深刻。

尼日利亚记联主席叶海亚·哈桑说,中国的艺术、历史和文化遗产不仅被精心保存与保护,更被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产业。斯里兰卡-中国记者论坛副主席苏德瓦·赫蒂阿拉奇坦言:“中国最打动我的,莫过于其对文化的守护。”

参与此次“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的不少人是首次来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让他们感触颇深。埃塞俄比亚编辑协会执行主任德雷塞·阿耶莱说,西方媒体所报道的中国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此行的记者有责任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

相关推荐
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聚焦“新闻力量·文明对话·推动世界现代化”

7月19日,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在江西赣州举行。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围绕“新闻力量·文明对话·推动世界现代化”主题,进行研讨交流。

让更多“南昌造”客车驶向世界舞台——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的全球突围之路

从1969年成立时的地方小厂,到如今产品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究竟靠什么让“南昌制造”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记者近日走进该公司总装车间、研发中心,探寻其背后的发展密码。

江西上饶:海关首次运用“掌上单一窗口”远程作业 出口企业通关效率大大提升

7月14日下午2时许,在婺源县新辉实业有限公司的成品仓库内,一场通过海关“掌上单一窗口”远程作业平台实施的出口木制品属地查检作业正在有序进行,这是江西省海关首次运用该平台开展的远程属地查检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