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北京7月30日电(赵娜)从亚马孙雨林到塞拉多草原,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打造的光明电力大模型,正在成为守护巴西“电力生命线”的“智慧管家”。
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二期项目里约换流站(新华社图片)
巡检难题呼唤“智慧管家”
在广袤的南美大陆,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巴控”)运营着总长超1.6万公里、杆塔数量达2.9万余基的输电网络,宛如纵横交错的“电力动脉”,为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核心城市输送稳定电力,支撑着巴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清洁能源转型。其中,穿越亚马孙雨林、塞拉多草原、大西洋沿岸山地的美丽山特高压输电二期工程,以2539公里的长度成为全球同电压等级下输电距离最长的线路,途经的生态环境之多样、地形之复杂,是高压电网安全运维的“超级考场”。
“‘人工+直升机’的巡检方式效率低,严重、危机缺陷漏报时有发生,且直升机成本高昂、郊区无网络导致巡检员难以便捷获取巡检线路,巡视后数据人工录入效率低。这一系列的困难都成为威胁电网安全的‘隐形炸弹’。”一位在巴西工作多年的国网巴控员工坦言。
提升巡检质效、保障电网安全,迫切需要一场智能化、数字化的深刻变革。面对这道横亘在眼前的难题,国网巴控经过对多种人工智能技术路线的严格筛选和对比测试,充分考量在复杂环境下的技术适用性,最终将希望寄托于国家电网自主研发的光明电力大模型。
“专才”上线,开启运维巡检革命
作为中国电力行业首个千亿级多模态大模型,光明电力大模型集成了海量的电力文本、图像、视频、语音、时序、拓扑数据,内化了广泛的标准、规程、制度、规范等专业知识,被业内专家誉为能源电力领域“知识最全、参数规模最大、专业能力最强”的“超级专家大脑”。
自2024年12月19日正式发布以来,光明电力大模型已覆盖国家电网总部和27家省级电力公司,并在电网规划、电网运行、设备管理、作业管控、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领域试点应用。
巴西当地输电线路巡检人员应用国网巴控输电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国家电网供图)
在经过大规模测试后,光明电力大模型于2025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国网巴控成为巴西首家部署此类输电智能运检平台的输电公司。平台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标志着国网巴控输电巡检业务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为巴西复杂地理环境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果说面向公众的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是“通才”,那么光明电力大模型不仅是“通才”,更是精通电力所有环节的“专才”。它具备强大的电力知识记忆理解、多模态融合分析(文字、图像、视频等)、复杂业务逻辑推理、基础数值计算、内容辅助生成等核心能力,为电网规划、建设、运维、运行、客服等全链条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转型的关键引擎。
而将如此前沿的“国之重器”应用于万里之外的巴西电网,本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
“光明”出海,打造跨国合作典范
研发过程中,跨国团队克服语言、时差及国内外业务标准差异等困难和挑战,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无缝融入本地体系。平台与国网巴控现有SGBOM生产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在不干扰原有业务的前提下,新增输电智能运检平台,打通“设备台账-巡检计划-缺陷闭环”全链条,统一巡视标准与缺陷库,显著提升国网巴控输电管理的标准化水平。
二是破解无网作业难题。针对巴西郊外网络薄弱的痛点,创新开发移动端离线作业功能。一线人员可在无信号区域完成数据采集、缺陷记录与工单处理,待有网络时一键同步,彻底解决偏远地区数据“断联”问题。
三是革新立体巡检模式。面对线路广布、环境复杂的挑战,跨国团队构建了“无人机高空巡检+AI智能识图+人工精准复核”新模式。他们还引入国内领先的图像识别技术,高效处理海量图片,精准识别缺陷,大幅提升巡检效率与质量。
如今,光明电力大模型已成为守护巴西“电力动脉”的科技之光,生动诠释了国家电网用先进技术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定信念。随着“平台+大模型”模式的深化推广,光明电力大模型必将点亮全球更多角落,为构建清洁高效的世界能源体系提供更具创造性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