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黄山:农旅融合结硕果 桃香引路富乡邻

来源: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07-30 17:08:42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盛夏时节,走进安徽黄山市歙县桂林镇石河村,漫山遍野的水蜜桃树已挂满青果,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这个曾因“捧着金饭碗讨饭”的偏远小村,如今凭借一颗颗“皮薄如纱、汁甜似蜜”的水蜜桃,蹚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品牌突围的乡村振兴新路。

一方水土养一方物,石河村地处北纬30度水果黄金种植带,与“皖南葡萄沟”宋村、“灯笼柿之乡”姬川村毗邻,独特的盆地地貌与温润气候赋予其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然而,长期以来,零星分布的果林、粗放的传统耕作模式,让这片沃土始终难以突破产业瓶颈。如何让“沉睡”的资源苏醒,让“黄金种植带”真正产出“黄金”?这成为摆在黄山市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面前的首要课题。

“以前家家户户各自为战,果品质量参差不齐,卖不上好价钱。”村民江来全回忆道。自黄山市局驻村工作队进驻以后,联合浙江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对土壤、气候进行科学检测,划定石河村及周边3个自然村为核心种植区,规划500亩标准化水蜜桃基地。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新增家庭农场2家、种植大户8户,带动周边村新增种植面积200亩,总规模突破500亩。“众人拾柴火焰高”,规模上去了,技术的“短板”亟需补齐。

“专家手把手教我们‘Y’型修剪法、病虫害绿色防控,连pH值调控都教得明明白白!”村民江继安指着自家桃园说。如今,石河村选育的“石河中香蜜”等优新品种亩均产量提升20%,优质果率达85%,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产业格局。解决了“种得好”的问题,如何让“好果子”卖出“好价钱”,成为产业升级的下一个突破口。

“农为基底,旅为羽翼”,石河村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路径,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结合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完成2公里道路景观带改造,打造“甜蜜相约”“石河花海”等3处网红打卡点,加强布射河环境综合整治,新增2处桃主题墙绘。“桃醉石河・寻蜜之旅”文化系列活动的举办,吸引800人次游客来村观赏桃花、品尝鲜桃。村里还开发“观花海—摘蜜桃—品乡味”全链条体验,将单一鲜果销售升级为沉浸式场景消费,通过田园景观化改造打造桃林公园,依托农房改造发展精品民宿,开发桃衍生商品,构建“生产—体验—消费”闭环。

同时,石河村串联姬公尖、许村古村落等周边景点,有效提升品牌曝光度与游客黏性。在产业发展带动下,村民纷纷投身农家乐、民宿等乡野产业,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成为现实。农旅融合打开了消费场景,而品牌化则是让产业走得更远的关键一步。

“好酒也怕巷子深”,品牌建设也是石河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村里完成“石河香蜜”商标注册,设计专属LOGO与包装礼盒,并入驻“歙采缤纷”区域公共品牌。在销售渠道拓展上,石河村创新“短视频营销+直播销售”传播矩阵,拍摄第一书记系列视频12条,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展播,其中《书记,跳个舞吧!》单期最高播放量突破13万次。与本地2名助农网红合作,开展6场“桃醉石河”直播,吸引大量年轻消费群体,周末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00%,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双渠道销售模式。

在黄山市烟草专卖局的精准帮扶下,如今的石河村因水蜜桃产业焕发出蓬勃生机。从昔日的零散低效果林,到今天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格局,石河村成功依托“金饭碗”,端稳了“致富碗”,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振兴之路,在希望的山野间铺展乡村振兴壮美画卷。(王志勇 汪昕 张海林)

相关推荐
中国湖北恩施和安徽黄山文旅推荐会在乌兰巴托举行

“你好!中国”——湖北恩施、安徽黄山文旅推荐会9日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海报|倒计时3天!2025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将启幕

2025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为推动RCEP成员国间经贸、人文、产业深度融合,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黄山市徽州臭鳜鱼:以全链协同助推“非遗美食”迈向“全球鲜味”

黄山市徽州臭鳜鱼产业协会立足“桥梁纽带、金融支持、质量品控、宣传推广、合作交流”五大平台功能,串联起养殖、加工、流通、销售、文旅等60家会员企业,形成“政企联动、跨界协同”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