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合肥8月1日电(阮步影)“要找准症结、摸清‘七寸’,以此作为解决共性问题的小切口,撬动‘一类问题’系统解决。”7月30日下午,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召开“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共性问题办理推进会,聚焦专题行动中梳理出的共性问题,通过解读解决方案、部署工作任务,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转变。
会议聚焦农村宅基地管理服务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类、人力资源供给保障类等4类共性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分别从小切口出发,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牵头区领导和区委主要负责人分别作工作安排。
会议提出,通过农村宅基地管理服务,解决“三农”领域土地要素保障问题;通过摸清台账、整合资金,解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管问题;通过群众筹资筹劳,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通过用工保障,解决人力资源供给和产业发展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谯城区在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工作中探索出不少好经验、好做法。譬如,为破解企业招工难和群众求职难之间的矛盾,谯城区建设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为原则,形成“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岗”的培养模式。亳州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是谯城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上的一家龙头企业。今年以来,通过这种人才输送模式,谯城区为该企业输送实训学员358名,有效缓解企业用工压力。
7月31日,亳州联滔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实习工人正在组装着汽车线束。
在此次“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中,谯城区提出的解决方案强调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提出建立区乡村三级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区级层面,建立亳州市振兴人力资源公司,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镇级层面,建设乡镇振兴人力服务站,动态摸排劳动力信息、技能培训需求清单;村级层面,组建“村劳务经纪人”队伍,把就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类共性问题,谯城区的解决方案更注重激发群众主体作用。在十河镇大周村小王庄自然村,村干部通过深入走访、召开群众会,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引导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村民积极捐献旧砖瓦、旧物件,并出力参与村庄建设。在干群合力下,巷道拓宽至3.6米,建成村民议事亭,新添了健身器材……村内公共空间焕然一新,村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小王庄自然村里,村民用建筑废料搭建了村民议事亭,广场上新添了健身器材。
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是安徽省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特色载体。专题行动开展以来,谯城区272名领导干部走访企业18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29家、监测对象(脱贫户)537户,累计收办问题787个,共研判分析“共性问题”24类并制定解决方案。
此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共性问题”办理作为当前政府一项重点工作,聚焦“小切口”持续发力,用好探索出的解题方法论,以点带面推动办理工作整体提升,用心用情解决好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