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江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指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江西省对外开放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海外市场愈加多元、国际合作大有可为。落实好会议部署,推动江西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我们要以共建“一带一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为契机,准确把握机遇,发挥特色优势,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拓展江西对外合作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发展新空间,努力建设“一带一路”内陆腹地重要支撑。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2年来,江西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统筹推进对外经济与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与分工,有效通过企业“走出去”带动优势产业、产能、产品“走出去”,促进资金、项目“引进来”,取得可喜成绩。据有关数据,2013年至2022年,江西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营业额、双向投资、进出口均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23年6月,江西省累计开行赣欧(亚)班列1892列。抓住下一个黄金十年的机遇,促进江西先进制造业更好走向世界,必须实现由“制造”向“创造”转换,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本地特色产业;必须走基于自主创新的、具有江西特色的高质量、高水平、可持续发展新路;必须通过促进贸易,拓宽经贸合作之路,实现互利共赢,构建有吸引力的、不断进步的、更好满足不同国家人们需求的贸易结构。
将以“新三样”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转变为江西对外贸易发展的旗帜。国际能源署(IEA)预测,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锂、钴、镍、稀土元素等关键矿产的需求将急剧增长。江西素有“稀土王国”“亚洲锂都”“世界钨都”之称,有色金属与其他稀有金属探明储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而且稀土提炼、铜冶炼等关键加工技术全球领先,加上背靠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相关制造业产业资源基础优渥,政策支持强劲有力,形成了省内以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新三样”为产业核心的绿色经济产业集群。要进一步发挥优势,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关键矿产资源招商引资、聚链成群,支持建设世界级产业基地,进一步提高“新三样”在外贸中的优势。
在破除产业“内卷”上发力,推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更好地在先进制造集群中落地。要适应数智时代发展趋势,进一步打造以产业智能化为引领、数字化经营为支撑、协作网络化为纽带的本土企业先进创新产业集群,为江西的外贸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要以硬件升级为开端,推进生产智能化、优化生产制造流程,在保持原有特色与固有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自动高效、过程灵活、质量稳定、产能可控、绿色安全的柔性生产线。通过物联网收集生产数据、大数据整合运作信息、人工智能辅助企业决策,实现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激发全要素生产活力。促进各行业内企业网络化链接,形成企业之间对外贸易合作机制,推动企业之间分工合作,通过专业化、模块化,细化企业生产经营,避免行业内部的同质化竞争,加大细分领域创新投入。
积极推进传统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平台经济的深层次融合,提高“江西创造”的国际影响力。走向国际市场,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形成体系完善、行之有效、执行到位的品质监督,让真正能代表“江西创造”的商品走向世界。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要高举“江西创造”大旗,充分利用景德镇等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特色优势,打造更多绿色、更高品质、更具个性化的江西品牌。要更加积极地拥抱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国际贸易形态,将其作为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环。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平台资源,构建起涵盖从售前咨询到售后服务的全方位、无盲点的服务体系,确保每一环节都能精准对接国际市场需求,展现江西制造、江西贸易的专业性与高效率。积极推动人文交流,打造一系列有文化魅力的国货品牌、赣字号品牌,让江西优秀文化为产品赋能,以高端、新锐的形象提高江西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人才是关键,基础设施是保障。要积极构建有效体系,着力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抓住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机会,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支撑,打破地方壁垒,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人才资源共享与配置优化。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8.7万家实现了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增长6.3%,江西要发挥邻近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的区位优势,推出更多、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以更大力度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要加快铁路、航道、中欧班列集疏体系、机场、国际陆港,以及货运枢纽、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江西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江西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江西以更大步伐走向世界,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秉持合作共赢理念拓展“朋友圈”,统筹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进一步深化认识、抢抓机遇,以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互利合作,打造新时代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作者为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王进 晏晨昊)
(原标题:推动江西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融入共建“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