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天长汊涧镇:奏响乡村产业振兴“桃”醉乐章

来源:天长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08-14 15:52:00

盛夏时节,安徽省天长市汊涧镇长山村见晴家庭农场百亩锦绣黄桃进入成熟期,漫山遍野金黄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不仅承载着丰收的甘甜,更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

踏入长山村,连绵成片的桃树映入眼帘,绿叶掩映间透露出诱人的点点金黄,一个个鼓鼓囊囊的果袋像缀满枝头的“甜蜜礼包”,在翠绿枝叶间轻轻摇曳,微风拂过,散发出阵阵拍鼻香味,让人垂涎欲滴。果农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繁忙而喜悦的景象。

采摘工张大爷兴奋地说:“我们一大早开始采摘,一个上午,能采1200斤左右,所采黄桃当场就被客户过磅拉走。”张大爷一边熟练地采摘着黄桃,一边热情地介绍道,“咱们这儿的黄桃和其他产区的可不一样,上市时间要晚半个月左右。不过你别看它上市晚,可一个个黄桃不但个头大、水分足、营养丰富,而且还‘黄澄澄可爱、甜脆脆爽口’!”

原来,长山村凭借其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形成了昼夜温差大的小气候,为黄桃糖分积淀提供了理想条件。当地拥有肥沃的土壤、优质的水源和充足的阳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基地坚守的科学种植理念相得益彰。正是这样天时+地利、传统+科学种植的完美结合,造就了长山黄桃与众不同的品质基础。

“我们这里的黄桃,咬一口汁水直流,甜而不腻,很多顾客吃了都成了回头客。”农场负责人戴立生说,为了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来自长山村的美味,种植园还开通了热线,开展现场采摘体验活动。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在桃园中一边尽情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一边亲手采摘新鲜的黄桃,体验收获的喜悦与满足。这种独特的体验不仅让游客们流连忘返,也进一步提升了黄桃的知名度和销量。

据了解,长山村黄桃种植已有8年时间,他们一方面进行品种改良,逐步形成了以山东个大、色美、质优的金玉黄桃和浙江的金辉黄桃为主打品种,同时,通过土壤改良和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加上科学的水肥管理和滴灌技术的应用,村里的黄桃不但果形饱满硕大,而且色泽金黄,口感津甜清脆。今年百亩黄桃迎来了丰产期,亩产超过1000斤,品质也比往年好,所以黄桃一上市,尽管价格每斤在6元往上,但当地超市仍供不应求,并出现了市内外客商上门抢购的现象。

在长山村的丰收场景中,除了黄桃的硕果累累,还有另一番景象。村民们散养的土鸡与土鸭、土鹅在田间自由觅食,它们的身影穿梭在绿意盎然的田野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这些土鸡与土鸭、土鹅,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来源,更成为了长山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在长山村的丰收盛景中,除了土鸡与土鸭、土鹅的欢快身影,还有另一种生物在默默耕耘——山羊们穿梭在田野间,为这片土地贡献着它们的力量。

汊涧镇一直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遵循“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策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并致力于打造农业产品品牌。通过不断优化种植品种,实行无公害绿色种植,汊涧镇成功推动了黄桃、百合、菌菇等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李炳旺  汪昌化)

相关推荐
安徽天长:危房改造惠民生

近年来,天长市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持续筑牢“危房不住人”的安全底线,有效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村民居住环境,让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 探秘秸秆变废为宝的“天长路径”

近年来,安徽省天长市积极探索、推广秸秆综合利用,走出了一条农业废弃物全链条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的蝶变。

安徽天长:创新基层“微治理” 托起民生“大幸福”

近年来,天长市仁和集镇创新实施“和事佬”基层微治理品牌,构建起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