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开罗8月23日电 (记者董修竹)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埃及旅游和文物部最高文物委员会21日在埃及亚历山大签署关于海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长谢里夫·法西、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穆罕默德·伊斯梅尔·哈立德、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事杨易等出席了签署仪式。
据介绍,备忘录签署后,中埃双方将在亚历山大联合共建中国-埃及海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中心,推动中埃两国在海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全面合作与交流,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
杨易表示,中埃学者联合开展水下考古,将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关键实证,是中埃文明对话互鉴的生动实践。中埃水下考古合作将进一步拉近两国人民距离,丰富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为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埃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哈立德表示,中国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勘探和发掘方面经验丰富,埃及将充分借鉴中国的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合作备忘录旨在推动双方在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与交流,包括联合研究、文化交流、信息共享和人员教育培训项目等。埃方将立即启动落实合作备忘录内容的相关工作。
近年来,中埃在考古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2018年11月,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开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考古队首次赴埃及进行考古挖掘。2024年,联合考古队首次完整揭示出该遗址中第四座神殿轮廓,并出土多件重要文物。此外,两国还启动了白鹤梁题刻与罗达岛尼罗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以及塞加拉新出土文物数字化调查与研究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