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宿州埇桥区顺河镇:脱水蔬菜富乡邻 集体经济添活力

来源:埇桥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08-25 21:41:28

8月21日,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顺河镇王垅村宿州垅兴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工人们正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将新鲜的豆角经过挑拣、水煮、摆盘、烘干等程序,加工成色泽深沉、质地干燥的脱水蔬菜。

“脱水蔬菜是通过去除新鲜蔬菜中的水分制成的干货产品,这一过程能最大程度保留蔬菜原有的营养成分。”王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正玲介绍,这类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保质期长等优点,便于储存和运输,深受市场欢迎。“除了村集体种植的豆角外,我们合作社从今年7月份开始收购本村种植户的豆角,日均收购量达两万斤左右,预计收购工作将持续到9月中旬。仅这两个月的收购加工业务,就能带动村集体增收约30万元。”

目前,该合作社已与多家收购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近年来,王垅村依托当地丰富的蔬菜种植资源,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户规模化种植豆角等适宜加工的蔬菜品种,形成稳定的“产供销”产业链。这一模式不仅盘活了当地的闲置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还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有效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让集体经济活力得到释放。

在流水线上,村民潘秀芳正麻利地将水煮完的豆角进行摆盘。“我就是本村人,今年种了10亩豆角,从采摘到售卖一点不用愁,合作社全都收走了,价格还公道。现在我还在合作社上班,一天能挣几十块,相当于有两份收入。”潘秀芳笑着说,“以前种地看天吃饭,卖菜还得跑到老远的市场,现在好了,守着家门口既有收成又有工钱,孩子们也能顾得上,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像潘秀芳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在合作社还有30余人。

产业旺起来,集体经济才能壮起来。“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围绕建强‘产业链’、做优‘菜篮子’,扎实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让产业体系更完善、发展动能更充足。”李正玲表示,村里还计划引入更多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村民加入,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邵子育)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从“旁观者”到“合伙人” 物业共治的破局之路

如今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当公共收益不再是“糊涂账”,物业服务不再是“独角戏”,大家自然就会为服务点赞。

安徽宿州埇桥区:智慧农业助力田管 科技赋能稳产增收

当前,宿州市帮助农户掌握农田小气候和土壤墒情,指导农户精准田管,节本增效,助力作物稳产增收。

篮球之火,燃动安徽宿州——宿BA谱写县区交流新篇章

8月23日晚8时30分,宿BA篮球赛在安徽宿州吾悦广场迎来一场焦点对决——埇桥队坐镇主场迎战泗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