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向上的力量指向何方?

来源:云南网 责任编辑:路佳琪 2025-08-22 16:56:47

8月20日,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的“向上的力量·我说一家亲”故事分享会上,掌声与笑声不断响起。来自泰国皇太后大学、宋卡王子大学、玛希隆大学,以及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55名“中泰青年大使营”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和与美”展开了一场真诚而温暖的交流。

0e3399e104154cf5a03061ba6cd8918c.PNG

284e3a56f9ec44d8bc75908347318a24.PNG

“和”,是和谐共处,更是合作共赢。

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学生娜达·萨塔波用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生动地诠释了“和”的另一重维度——理解与接纳。她坦言,起初被中国室友“进门不脱鞋”的举动震惊,这与习惯赤足入室的泰国文化截然不同。然而,真诚的沟通让她了解到这一习惯背后“避免脚底受寒”的健康观念。“我意识到,‘和’并不意味着消除所有差异,”娜达·萨塔波分享道,“而是我们是否愿意向前一步,把差异转化为坦诚和信任的对话。”

昆明医科大学的陶文则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呼应这一理念,指出它不仅是理念,更蕴藏在科技合作和青年行动中。他呼吁大家成为“眼界开阔的学习者、脚踏实地的践行者、面向未来的开拓者”,用行动书写中泰合作的青年篇章。

caa22eae82844f0c912cecd72f13418d.PNG

泰拳教练刘彦庆登场,用刚柔并济的文化劲风诠释了“和”的深层意涵。他分享在曼谷学拳时的感悟:华裔拳师黄步中先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胸怀,让他读懂泰拳不仅是竞技,更是跨越国界的情感纽带。他以专业视角拆解泰拳的智慧——进攻时的果敢与防守时的沉稳,恰似中泰交往中既保持各自特色又彼此包容的智慧。在他看来,泰拳的“和”,不仅是不同文化的和谐共生,更是人与自我、与世界的和解。

“美”,是文化之美,也是传承之美。

泰国皇太后大学学生萨兰娅·桑蓬从文化之美的角度,娓娓道出两国深厚的历史渊源:“泰国曼谷的哒叻仔华人社区见证了华人世代定居,助力曼谷成长为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现代都市;中国西双版纳的傣族村落以其独特的风俗与自然风貌,塑造了不可复制的文化魅力……”在她看来,这正是先辈留给两国青年最珍贵的遗产,呼唤着当代青年去发现、珍视并传递这份美。

云南省滇剧院一级演员陈亚萍以一段柔美水袖,将这份“美”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之上。她从礼节共性切入,展现戏曲身段如何无声传递情意。“文化桥梁是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力量,”多次赴泰演出的她坚定地说道。为了让中泰友谊在舞台上绽放,她和团队专门编创了融合两国文化韵味的曲目,让滇剧的婉转唱腔成为友谊的载体。现场,她带领学生舞动水袖,在动作起落间播下文化理解的种子。

22173ae0d5de483e8b5147a062f2d4c1.PNG

cdc58972a19b462f9fa94b0e296ce040.PNG

2025年8月3日至25日,“中泰青年大使营”活动在泰国曼谷、宋卡、清莱和中国昆明、北京两国五地相继开展,旨在通过文化体验、实地参访与深度交流,增进中泰青年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领袖,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些跨越国界的真诚对话、对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共同未来的美好畅想,汇聚成了“中泰青年大使营”活动中一股真切蓬勃的向上力量。

那么,这股向上的力量究竟去向何方?

答案藏在云南大学学生彭薇的发言里:“青年的交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源泉。”也藏在青年们的梦想中——有人想守护地球自然生态,有人渴望掌握更多语言,有人只愿多交几个知心朋友。而这些愿望,最终汇成了一个共同的指向:倾听彼此、尊重差异、建立连接,共创一个和合与共、美美与共的未来。(记者 舒文 张敏 胡丽仙 王欢 李文君 摄影报道)

(原标题:向上的力量指向何方?)

相关推荐
心心相通 守望和平——“心联通 云南行”海外传播官孵化营侧记

循着历史的脉络追问和平的真谛,8月初,一场跨越国界的和平之约悄然启幕。

在云南遇见“另一个家”

当巴基斯坦留学生法瓦德刚到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到达大厅时,或许未曾想到,这片被称作“春城”的土地,将会成为他人生地图上的温暖坐标。

云南为澜湄合作添“金”彩

2025年,澜湄合作机制迈入第十个年头。云南省作为参与澜湄合作的前沿省份,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与湄公河五国紧密携手,为“金色平台”增添精彩,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不断贡献“云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