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媒体在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和信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柬埔寨新闻部国务秘书青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文明的对话者和民心的连接者。
自2024年1月31日成立以来,作为首个由地方媒体发起、联动周边国家和区域内外相关国家广泛参与的媒体合作联盟,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已发展成为拥有40多家海外媒体、50多家国内地方媒体和10余家央媒战略合作伙伴的网络体系。
在“聚南方力量 应世界变局”主题下,来自110个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的260余家机构约500名代表将围绕和平共识、发展动能、合作新途、文明对话四个方面议题展开广泛交流,推动全球南方之声激荡回响、更加清晰响亮。
9月5日至9日,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云南举行。来自110个国家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的260余家机构约500名代表,聚焦“聚南方力量 应世界变局”主题开展广泛交流。
葫芦丝独奏《秋绪》悠扬婉转,“生命树”装置上缀满用中文和缅文书写的祝福书签。9月5日,2025中缅媒体双城论坛——“吉祥说・胞波情暖”故事会在昆明举办。
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主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水稻生殖隔离国际研讨会日前在昆明举办。
今年暑运期间(7月1日至8月31日),昆明出入境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旅客61.7万余人次、航班4900余架次,同比分别增长22.4%、25.8%,日均验放旅客超1万余人次,单日客流量峰值屡创新高。
9月6日下午,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昆明举行全体会议,同步拉开第四届大象国际传播论坛序幕。500余名国内外参会代表再次聚首,围绕“聚南方力量 应世界变局”主题深入交流对话。
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走上“世界货架”,从风靡国内到畅销海外,越来越多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加速“出海”,由云岭风土馈赠的“绿色云品”成为了云南向世界递出的又一张“名片”。
8月26日下午,由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实施的援老挝农村扶贫设施建设项目二期举行竣工移交仪式。
8月28日,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第二列“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满载11柜新鲜云南特色果蔬,缓缓驶出腾俊国际陆港,标志着此条连接云南与印度洋的新线路正式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
8月22日清晨,中越边境的河口口岸已是一片繁忙景象。满载榴莲、火龙果、西瓜等水果的车辆正有序入场。部分以“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进口的越南水果,经海关关员现场查验、实验室检测合格后,被运往当地加工工厂投入生产
当地时间8月19日晚,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主办的“港口之夜”山海青年文明对话会斯里兰卡主题活动在科伦坡举办,活动包括青年云茶会、“来自郑和故乡的问候”非遗展演、“世界遗产游斯里兰卡计划”发布仪式等。
循着历史的脉络追问和平的真谛,8月初,一场跨越国界的和平之约悄然启幕。
当巴基斯坦留学生法瓦德刚到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到达大厅时,或许未曾想到,这片被称作“春城”的土地,将会成为他人生地图上的温暖坐标。
近日,“心联通云南行”斯里兰卡“光明行”亮睛仪式在科伦坡国王医院举行。随着覆盖眼部的纱布被揭开,100名接受复明手术的斯里兰卡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2025年,澜湄合作机制迈入第十个年头。云南省作为参与澜湄合作的前沿省份,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与湄公河五国紧密携手,为“金色平台”增添精彩,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不断贡献“云南力量”。
8月20日,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的“向上的力量·我说一家亲”故事分享会上,掌声与笑声不断响起。来自泰国皇太后大学、宋卡王子大学、玛希隆大学,以及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55名“中泰青年大使营”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和与美”展开了一场真诚而温暖的交流。
今年上半年,经永和口岸进出口的货物量达29万吨,货值5.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8%和3.1%。
记者从昆明海关获悉,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磨憨口岸进出口快件总量达38.5万件、货值达9051.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倍和14.7倍,创历史新高,商品种类涵盖食品、服装、家电等200余种,快件业务网络覆盖老挝、泰国、尼泊尔等12个国家和地区。
显示 885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