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收益是否清晰透明?民生难题能否快速响应?今年以来,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各个小区里,这些曾让业主辗转难眠的问题,正被一个个务实创新的举措温柔化解。从随时可查的“阳光账本”到业主深度参与的“共治模式”,一条由信任与理解编织的纽带,正将业主与物业紧紧相连,让每个家园都充满看得见的温度。
新都市华庭小区西区的公告栏前,总能看到居民驻足的身影。公共用房出租、饮水机收益、电梯广告收入……每一笔进账与支出都被详细罗列,像一本摊开的家庭账簿,把公共收益的来龙去脉晒在阳光下。“今年已经发了三次分红,每户每次100到200元。”业委会主任孙毅的话里带着自豪,“钱发下去,剩下多少、花在哪儿,全摊开给大家看,业主签字确认时,眼里的踏实劲儿骗不了人。”
而在该小区东区,公共收益的“用之于众”更显担当。高层供水突发故障时,业委会当机立断,用积累的电梯广告收益垫付维修款;小区水塘清淤需要资金,还是这笔“集体财富”及时补位……“维修基金走程序太慢,这笔钱本就取之于众,关键时刻就得顶上。”东区业委会主任郑太平表示,起初也有业主“犯嘀咕”,但清晰的账目和上门沟通,很快让疑虑烟消云散。
信任的建立,从来不只靠账本的透明。居民赵阿姨至今记得那个画面:物业人员趴在地上疏通堵塞的下水道,满脸油污却毫不在意。“冬夏无阻,随叫随到!”她特意写了打油诗夸赞这份“业主至上”的真诚。更让她安心的是速度——高层漏水报修后,物业经理半小时就带着工具上门。
这种“小问题不过夜”的态度,正是唯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铁律。项目经理赵婷婷说:“遇到家里灯泡坏了、邻里有噪音纠纷这类事,业主在微信群里@楼栋管家,客服马上就协调。我们力争矛盾在楼栋内化解,业主的抱怨自然就少了。”
在沈苑小区B区,另一种共治图景同样鲜活。该小区每年2到3万元的公共收益,来自场地租赁、充电桩和传媒广告,数额虽不算大,却牵动着每户业主的心。“钱怎么花,业主先开会商量,确定方案后物业再执行。”安徽诚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宿州分公司项目经理顾东的话道出关键,“让业主从‘旁观者’变成‘合伙人’,知道钱花得合理,自然就多了份支持。”
从新都市华庭的“分红+高效响应”,到沈苑小区的“共议+透明执行”,埇桥区的小区治理虽各有妙招,却都紧扣“透明”与“参与”两个核心。区物业和房地产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静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规范公共收益管理,严格落实公示制度,整治侵占乱象,同时鼓励通过分红、反哺小区建设等方式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
如今在埇桥区,公共收益不再是“糊涂账”,物业服务不再是“独角戏”。当业主与物业真正站在同一阵线,“小区是我家”便从口号变成了日常——有人监督账目,有人参与决策,大家自然就会为服务点赞。这份在透明中生长的信任,正让每个家园都更有质感、更有温度。(曾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