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西非的“守望者”

来源:中远海运 责任编辑:蔡容涵 2025-08-26 16:32:21

5年的时间,能发生什么?

5年,于历史长河不过白驹过隙,而于西非这片红土地,足以让一条荒芜的河流充满生机,让沉寂多年的河道日益繁忙,让语言不通的异乡人用中文、法语、英语喊出“我的朋友”,让一群有志之士的坚守绽放出光芒,让每一个在西非河畔挥汗的身影深深印进这片土地的记忆里。

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傍晚,带着海风湿润的凉意,一间普通的公寓房正是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所属益丰船务企业有限公司(简称益丰船务)总经理李志强的办公室。

63d030ab3c484edcabf3d579deaa3e70.JPEG

2022年拍摄的益丰船务博法基地。

李志强穿着熨烫平整的白色衬衫,袖口挽到肘部,露出的小臂上还留着常年暴晒的深色印记。桌上有一张泛黄的地图,几内亚区域被各种颜色的笔圈了无数次,边缘已经起了毛边。

e9666c684dde4c268605d7901add243b.JPEG

李志强(左二)与同事在考察法塔拉河沿岸后回到办公室。

李志强的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的博法矿区,那里储藏着优质的铝土矿,而这种矿石,正是新能源产业和高端制造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但把矿石从博法运到远东,却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

几内亚内河航道浅滩密布,大型货轮无法直达矿区,必须先通过驳船转运到外海锚地。

2019年,李志强和团队来到几内亚时,连条像样的驳运通道都没有,更别说专业码头和拖轮了。

bc19d6d842be4d179d7cf6dca869e248.JPEG

2019年建设中的码头。

“最开始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李志强笑着说。李志强和第一批来到几内亚的同事们从参与内河码头建设等基础工作开干,这一待就是近两千天。

2024年,铝土矿驳运量占几内亚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每次看到驳船装满矿石出发,就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李志强说。

50fd34bb4531413ba3eed506c5555ffc.JPEG

铝土矿装载现场。

“刚开始当地人都不相信我们能成,说我们撑不过两年。”李志强说。

“第一批驳运设备到的时候,整个几内亚都找不到合适的拖轮。”李志强清楚记得,2019年12月,装载设备的半潜船在锚地等了一个星期,急得大家满嘴起泡。最后他拍板:“去塞拉利昂租!”

从塞拉利昂租来的两艘拖轮,船龄都超过30年了。“那船虽然老,但也陪伴我们完成了初期的运输任务。”

李志强说:“打通40海里的驳运通道是最大的困难,而当地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却是最棘手的经历。”

多年来,面对各种几乎成为常态的挑战,李志强和团队咬牙化解,坚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更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就这样,从单一项目到6个国家的运输网络,从单纯驳运到“码头+驳运+海运”的全链条服务,李志强带领团队在西非画出了一条不断延伸的航线。

目前,益丰船务在几内亚外籍员工占比达32%。益丰船务为外籍员工设计了中、英、法三语培训课程,培养出一批当地技术骨干。

5年多来,李志强和他的团队用近两千个日夜证明: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壮阔航程上,每个奋力划桨的人,都是一座移动的航标,指引着文明互鉴的方向,也照亮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方。(李琳)

相关推荐
中企打造直达铁路班列打通西北欧至德国南部绿色通道

当地时间25日中午,一列装载汽车配件和机械配件等货物的直达铁路班列从比利时布鲁日的泽布吕赫港驶往德国城市曼海姆,标志着这条联动西北欧门户与德国南部工业腹地的绿色物流走廊正式打通。

乡愁是一口泡菜缸,他从四川背到几内亚

2019年,为执行中非合作重点项目中铝集团几内亚博法项目的运输保障任务,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所属益丰船务企业有限公司来到了西非。

从运输到民生,中远海运在西非用5年收获当地村民点赞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所属益丰船务企业有限公司积极践行大国船队使命担当,在扎根几内亚取得丰硕实践成果的同时,积极融入当地,以专业与真诚浇灌出与村民间的信任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