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印度尼西亚的便利店货架上,印着汉字“清凉”的薄荷糖与本土品牌同台竞技;当菲律宾超市的收银台旁,来自吉安的薄荷糖被贴上“网红推荐”标签——这份带着老区清爽的“甜蜜”,正通过海关的精准监管与高效服务,在零食红海市场找到新的商机。
针对薄荷糖这类即食食品,吉安海关建立“原料—生产—包装”全链条监管模式,从薄荷脑、糖基等原料的监督检测,到生产车间的卫生标准核查,再到标签标识的多语种合规性审核,每一环节建立明确的监管标准。为有效应对薄荷糖保质期短、市场需求季节性强的特点,吉安海关提前推送目标国家准入要求,让企业尽量少走弯路;推出“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便利化措施,依托产业链集群效应,企业从接到海外订单到海关放行,最短仅需72小时,比普通货物快60%。
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吉安海关深入糖果生产企业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活动,上门听诉、问需于企,优化问题“清零”机制,落实“一企一策”,对问题进行分类分层整理,限期答复办结。数据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成为吉安薄荷糖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比达70%,年均增速超16%。
从确保每一颗糖果的安全合规,到通关效率追上市场节奏,再到上门听诉指引企业精准出海,吉安海关不断履行职责使命,让老区薄荷糖的“清凉”更顺畅地走向全球,1至7月,全市出口糖果1170余吨,货值4000余万元。(杨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