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19日电(丁正威)9月19日,“倾听·助力·共富 与亿万农民同心共行 致敬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今年适逢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第八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本次发布会以“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助力农民共同富裕”为主题,邀请了多位“丰收者”,通过鲜活的案例讲述农业银行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共富,展现秋收“丰”景。他们的故事,正是农行多年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农民共同富裕的生动缩影。
发布会上,贵州邦朵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安兴群讲述茶叶“远征”的经历,2019年农行创新采用林权抵押贷出300万元,开启了她的“茶叶梦”。2020年7月,当洪水冲进厂房、泡烂茶叶,而贷款即将到期时,农行对300万元贷款进行了展期。后来,农行又根据她扩大市场资金的需求追加200万元贷款,帮助安兴群把茶叶销往非洲,走向世界。“暴雨中,是农行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安兴群深有感触地说。
宁夏红寺堡区祥祥家庭农场创办人王航弟深情讲述了脱贫致富的经历。从最初5万元妇女创业贷款开启枸杞种植,到20万元的富民贷解决了收购、设备资金缺口,再到60万元电商园生产线资金贷款,农行一直在背后支持着她的创业路。生产线开起来后,王航弟带着乡亲们一起直播。不光卖枸杞,周边乡亲的农产品都可以在电商园里直播销售,一百多户乡亲不出村就能挣钱。
来自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建三江七星农场的农户石成祥,多年来累计从农行获得各类贷款930万元,他把“惠农e贷”亲切地称作“种地帮手”。回想起靠农行一路“输血”把粮食从几百亩种到上千亩的历程,他感慨万千,“这些年来,梦想一步步成真,每次转身,都有农行在旁边帮扶着。”
农行的贷款总是“雪中送炭”。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人大主席张光红回忆,当地苹果种植大户姜联合通过“惠农e贷”资金购买了防雹网,挽救了100多亩果园。尝到甜头后,他将扩大后的400多亩果园全部覆盖防雹网。苹果产业做大了,思路也打开了。南沟村搞农文旅融合、做直播带货、办篝火晚会,两年时间,40多万游客走进南沟村,每年旅游收入超过3500万元。
重庆市秀山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成芳讲述了农行对秀山县全方位金融帮扶。翁红珍大姐在丈夫确诊“渐冻症”、家中积蓄掏空且债务如山后,独自承受着三个娃和两位老人的生活重担。就在此时,农行为翁大姐提供了5万块扶贫小额贷款,开起了“边城小厨”餐馆,翁大姐重燃了生活希望。林成芳介绍,在秀山,像翁大姐这样被农行贷款托起的家庭还有很多。用林成芳的话说:“农行一家就支撑了全县脱贫小额信贷的大半边天!”
用金融薪火照亮乡村,离不开在田间地头奔忙的客户经理。农行福建龙岩长汀河田支行客户经理李文慰,40年没换过单位,没离开过长汀。他说:“这些年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当一个为乡亲们跑腿、帮他们解决资金困难的农行客户经理。”今年已经57岁的李文慰,仍然坚持在一线帮老乡讲政策、办贷款,同时也倾囊相授,把自己宝贵的工作经验教给年轻的客户经理。
农行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支行行长对山,回顾了他过去25年扎根基层的工作经验,他认为,金融服务“三农”就是把政策化春风,把资金变种子,把服务做进群众的期盼里,“金融服务不是冰冷的数字,不是报表里的金额,而是带着体温的信任,是融入血脉的责任。”
为互学互鉴、共促共进,本次发布会还发布了《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助力农民共同富裕成果》,展示了农行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的创新实践成果,涵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等8个重点领域,包含“富民贷”“粮农e贷”等15个典型模式。展望未来,农业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全面振兴部署要求,深耕县域农村市场,加快典型模式推广,深化金融科技应用,优化产品服务,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