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单靠卖山楂,一亩地顶多赚两千块;现在林下养了鸡,一亩地能多挣一千五,还不耽误山楂收成!”站在安徽蚌埠市五河县大新镇韩台村连片的山楂林里,养殖户赵青手捧刚捡拾的土鸡蛋,脸上笑意藏不住。这片40亩的山楂种植基地,树龄已有5年,如今既是挂满红果的“摇钱树”,也是300只生态土鸡的“天然乐园”——通过“树上结果、林下养鸡”的立体种养模式,这里正走出一条生态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往年,基地仅靠传统山楂种植“看天吃饭”:每年9-10月成熟季,每亩产山楂1500斤,按1.8元/斤的收购价算,每亩收益约2700元。2024年,赵青尝试林下散养土鸡,算准了“共生账”:山楂树叶能为鸡群遮阴,树下的草籽、虫子是天然饲料,鸡粪又能当有机肥,一举多得。他按每亩42只的密度引进300只优质土鸡苗,既给鸡群留足活动空间,又避免破坏山楂树根系,实现种养“互不打扰”。
为保土鸡品质,养殖全程遵循生态原则:每天仅补喂一次玉米、豆粕混合饲料,其余时间鸡群在林下自由啄食草叶、昆虫,连掉落的山楂果也成了“加餐”;土鸡生长周期长达1年,比普通笼养鸡多生长数月。“这样养出的鸡,肉质紧实不柴;土鸡蛋蛋黄更黄,营养也更足。”赵青说,仅土鸡蛋按1元/枚对外销售,每月就能带来千元左右收入。
生态养殖的“附加收益”更让他惊喜:鸡群吃掉林下杂草,每亩每年省去300元人工除草费;鸡粪腐熟后替代部分化肥,每亩山楂施肥成本降低200元,还提升了土壤肥力。今年,山楂亩产直接提高到1800斤,收购价也因果实品质升级涨到2元/斤,每亩山楂收益增至3600元,比往年多赚900元。
“现在才明白,一亩地能赚‘两亩钱’!”赵青盘算着,接下来要再引进200只土鸡,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从单一果树种植到“林果+养殖”的立体农业,这片山楂林不仅让土地“活”了起来,更拓宽了乡村振兴的路子。如今,这样的生态养殖“金点子”,正让更多农户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在希望的田野上种出“致富果”、养出“幸福鸡”。 (何世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