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生态内蒙古 绿色好味道”——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为期三天。
活动以推动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民族文化品牌及文旅资源进入北京市场为目标,链接内蒙古生态优势与北京高端消费市场,为提升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农牧民增收及促进民族文化传播注入动力。
活动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整体设计融入了内蒙古玉龙文化元素。作为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红山文化代表性文物,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玉龙,是内蒙古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活动期间,内蒙古相关主办方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围绕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推广路径、品牌建设策略及与文化资源融合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与探讨。
活动现场设置的“粮仓”“奶罐”“肉库”“绒都”“北疆文化”五大主题板块,系统呈现了内蒙古的生态馈赠与文化底蕴。其中,“北疆天然粮仓”展示产自北纬41度黄金种植带的特色农作物,均获“蒙”字标溯源认证;“北疆纯净奶罐”带来有机奶等优质乳制品,以天然品质诠释草原纯净特质;“北疆生态肉库”展出的牛肉干、草原羊肉等产品,从屠宰到加工全程可控,锁住草原原香;“北疆柔软绒都”的羊绒制品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传递北疆温暖。
内蒙古十二盟市的特色文化与美食也在活动中集中亮相。手绘地图、主题海报、现场马头琴演绎和特色场景营造出浓郁的草原风情。活动期间,内蒙古特色美食还以员工餐形式呈现,包括手把羊肉、酸奶饼、烧麦和炒米奶茶,进一步展示了内蒙古丰富的饮食文化。
本次活动成果丰硕,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内蒙古相关企业围绕后续员工福利集采达成初步合作共识。双方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推动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纳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员工福利采购范畴,让草原特色好物走进职工生活。
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内蒙古自治区驻北京招商引才服务中心、内蒙古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