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里约热内卢10月27日电(记者赵焱)第三届世界传统、辅助与整合医学大会15至18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来自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领域专家、政策制定者、原住民领袖和科研人员共同探讨如何通过传统、辅助与整合医学(TCIM)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升人类健康水平。中国多所中医院、高校派出科研代表团参会。
本次会议由巴西整合医学学术联盟(CABSIN)、国际传统、辅助和整合医学研究学会(ISCMR)和欧洲整合医学学会(ESIM)共同主办,主题为“通过传统、辅助与整合医学加强全球公共卫生:知识多样性、幸福社会与全球健康”,同时也为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今后10年TCIM的发展战略提供建议。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30多个来自中国的医疗机构派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通过口头汇报、壁报展示等形式介绍推拿、针灸、健身等中医辅助治疗方法以及藏药等民族医药对于疑难病症的功效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ISCMR成员刘建平表示,“我相信这一次交流可以扩大我们国家中医药、针灸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同时也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和借鉴”。
会议主办方之一的CABSIN主席卡约·波尔特拉(Caio Fábio Schlechta Portella)说,中国是本次会议中规模最大的国际代表团,中国如今是重要的科研强国,在传统医学领域拥有扎实且重要的科研成果;中国也拥有非常成熟的传统医学体系,因此中国在技术和经验方面可以做出很多贡献。
本次会议中除了来自中国的中医专家外,还包括来自非洲的天然药物和生物多样性科学家、来自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专家、来自澳大利亚的自然疗法医学代表、来自拉丁美洲多国致力于研究数百种具有抗癌特性的本土药用植物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多国专注于医疗人工智能发展的专家,希望用科技创新识别药用植物、筛选有效方药、并通过大数据辅助传统医学询证。
来自澳门科技大学的专家推介的澳本堂AI中医药机器人项目引起不少与会者关注,开发这一项目的中葡人工智能与公共卫生问题“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会议期间与巴西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签署共筑“中巴中医药可信科研平台”合作协议,期待构建一个安全、合规、高效的国际中医药科研数据协作平台。
中葡人工智能与公共卫生问题“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韩子天解释说,这一科研平台在巴西的落地实际是建立一个在巴西的数据节点,让中医理论、实践有更多数据支撑,“有了在巴西的数据节点后,就可以更好开展中医药的国际合作,包括一些临床医疗合作等”。
本次会议是传统医学国际会议首次在拉丁美洲举行,与会者超过1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