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长江东至段:江豚“微笑”里的生态答卷

来源:东至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10-27 17:39:43

“快看!又一群江豚,还有母子豚!”在国际淡水豚日与我国第7个长江江豚保护日来临前夕,安徽省长江环保协会的巡航船上,观察员的欢呼让所有人目光瞬间聚焦江面——数头江豚时而追逐嬉戏,时而跃出水面,标志性的“微笑”在阳光下格外动人。这场从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到东至县香隅镇的百公里生态巡航,让皖江上游江豚版图的“新变化”跃然眼前。

江豚在长江东至段嬉戏。(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以前巡江一整天都难见几头,现在时常就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有着多年巡护经验的安徽省长江环保协会会长胡师斌难掩激动地说,长江东至段的江豚数量正逐年稳步上升,分布范围也从过去的零星区域扩展到如今的广阔水域,“大渡口镇有40多头,香隅镇更是超过60头,它们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江豚的“安家”,离不开水下世界的“丰衣足食”。2025年安徽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监测数据显示,长江东至段土著鱼类达63种,较禁捕初期增加28种,鱼类体重均值增长125.5%。

“令人欣喜的是,长江香隅段和江心洲段发现母子豚的几率分别高达50%、95%。”县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江豚保护站副站长洪根友兴奋地说,“江豚孕期长达10-11个月,对环境极为挑剔,一旦不适便会立即迁徙。母子豚群的稳定出现,无疑是生态持续向好的‘活证据’。”

作为长江干线江豚最为集中的区域,这份“生态答卷”的背后,是一套“组合拳”的精准发力。东至县搭建“人防+技防”双线监管体系,对偏僻水域、拐角地带实现“不留死角”;与池州市多部门联动核查47个生态点位,筑牢保护屏障;实施创新环保技术应用,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保护,合力织就全民共护“生态网”。

“保护江豚不是少数人的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洪根友表示,下一步将走进学校、社区开展科普活动,用生动的讲解和真实的故事,让更多人加入守护“微笑天使”的行列。

据近年科考结果显示,安徽安庆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长江江豚192头,约占干流江豚总数1/3,其中东至段超120头。夕阳下,江豚跃出江面,溅起的水花折射出金色光芒——这抹灵动的身影,正是长江东至段生态之变最鲜活的注脚。(鲁琴 丁满莲)

相关推荐
将“文化活水”转为“经济活水” 安徽东至何以点“水”成金?

近日,东至县尧渡河以水韵文化、智慧治理、惠民利民的深度融合成功入选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名单,获中央财政支持。

“麦”向丰收! 安徽东至12万亩冬小麦陆续开镰

眼下,东至县12万亩冬小麦陆续成熟,当地农户抢在降水来临之前开镰收割,确保“丰收在田”化为“丰收到手”。

安徽东至:科技赋能 土地生金

日前,走进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吉阳村羊肚菌种植基地,这里一共有296个黑色大棚,正等待着村民们的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