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大别山,晨雾氤氲,层林尽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太阳乡的太阳村,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焕发着别样生机。
海拔800米的深山村落里,一座由废弃校舍改建的粉丝加工厂正传出阵阵机械轰鸣声,这里生产的山芋粉丝,正成为村民们致富的“金丝线”。

太阳村航拍
10月21日早上7点,太阳村蒋家湾组56岁村民的杜贵才推开家门,沿着新修的柏油路走向加工厂,他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背着沉甸甸的山芋翻山越岭到镇上叫卖。“现在一天能整理两百多斤粉丝,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杜贵才的手指灵活地将晾晒好的粉丝整理成捆,晶莹的粉丝在晨光中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太阳村粉丝加工厂的山芋粉晾晒中
这个村地处大别山深处,曾因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产业单一而经济长期欠发展。转机出现在2018年,彼时,六安市霍山县烟草专卖局派出驻村工作队。“刚来时,看到村民们守着优质山芋却烂在地里,心里很着急,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适合太阳村的发展路子。”副队长刘文军回忆道。
2021年,在多方支持下,太阳村筹措资金75万元,将废弃校舍改建成标准化粉丝加工厂。起初,村民们大多持观望态度,村民张成发是第一批尝试的人,他把家里三亩地都种上了山芋,“当时心里也打鼓,但一季下来就收入了六千多元,比以前强多了!”更让张成发和村民们欣喜的是,加工厂还提供了就近就业的岗位,让像他和杜贵才这样年纪偏大的村民也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成品粉丝晾晒中
随着产量提升,销路问题又摆在面前。刘文军带领工作队奔波于合肥、南京等地的商超,引进先进设备,优化生产工艺,使粉丝品质显著提升。“我们不仅要做大产业,更要做强品牌。”刘文军说。

打包准备发往超市的粉丝礼盒
目前,太阳村粉丝已成功进入六安、合肥周边大中城市的超市,2024年实现产值200万元,带动4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超5000元,粉丝产业的成功,带动了整个太阳村的振兴,“太阳村山芋粉丝”正在申报地理标志商标,深加工链条已延伸出6类产品。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一产业还辐射到周边村庄,带动5个村发展山芋种植1000余亩,形成了区域联动的产业格局。
夕阳西下,太阳村粉丝加工厂外的晾晒场上,最后一批山芋粉丝在落日映照下闪烁着金色光芒,杜贵才和工友们结束一天的工作,有说有笑地走向家的方向,那座“太阳村阳康粉丝厂”的牌匾在余晖中熠熠生辉,见证着这个深山村落用一根根“金丝线”绣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农旅融合,打造‘高山康养’特色品牌,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刘文军对太阳村的未来充满信心。(余泽来 张雅文 谷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