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赤水河畔,聆听一场氤氲中外酒香的跨文明对话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5-10-28 17:28:19

6e7f7c57f52c424286ff4741cc36ed0c.png

新华丝路贵阳10月28日电(记者杨溢仁)酒,作为人类文明的液态记忆,承载着不同文化的智慧与情感。杯中乾坤,不仅是一杯酒的风味,更是一场跨越文明的对话。

贵州茅台赤水河畔,在重阳节乙巳年(2025)茅台酒节到来之际,2025赤水河论坛汇聚茅台、五粮液、汾酒、人头马君度、酩悦轩尼诗、保乐力加等全球酒业领袖,以及文化学者和跨界代表等近400位国内外嘉宾,共同探讨酒业发展趋势,促进中外酒文化交融互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行业对话平台。

——“八仙过海”,殊途同归

当中国白酒的醇厚遇上法国葡萄酒的优雅,当黄酒的温润邂逅威士忌的粗犷,酒,不仅是一种饮品,其承载着东西方对自然、工艺与生活的独特理解,是历史、哲学与情感的结晶,反映了不同文明如何通过酿造技艺和饮用习俗,传递对世界的认知与感悟。

以工艺传承为例,中国白酒的酿造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酱香型白酒使用“12987”工艺,即一年生产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将时间转化为酒体的层次与厚度。

老酒勾调的艺术,更是将不同年份的酒体进行融合,创造出“陈香突出、幽雅细腻”的独特风味。这种工艺不仅依赖于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耐心与积累。例如,在泸州老窖的酿造中,窖池的持续使用让微生物群落不断演化,增强了酒的醇厚感,彰显了东方对时间循环的哲学思考。

法国葡萄酒的酿造则更注重对时间的精准把控。从葡萄采摘时机的选择,到橡木桶陈酿年限的确定,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传统。勃艮第的酿酒师们甚至认为,葡萄酒的酿造不是创造,而是发现,是让葡萄本身的风土特质在酒中自然展现。

例如,在波尔多,酿酒师会根据年份气候调整发酵温度,以保留果香;而在香槟区,二次发酵在瓶中进行,旨在赋予酒体细腻的气泡。这种技艺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反映了西方文明中对精确度和个性化的追求。

通过工艺的对比,不难发现,东西方酒文化展示了时间管理的不同视角。东方以循环和融合为主,西方以线性和控制为重,但都致力于通过技艺提升酒的品质与深度。

——情感载体,各有侧重

酒,是一种生活艺术,也是情感的载体,是味觉的享受与文化的传承。

从“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的民间传唱,到“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非遗工艺;从苗家热情奔放的“拦门酒”,到侗族温暖真挚的“合拢宴”;从“无酒不成席”的宴饮文化,到“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情怀,酒早已深深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与生活,成为我们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的重要载体。”

同时,酒在传统节日中,也常被作为团圆和祝福的象征。例如,在敬酒礼仪中,长辈先饮以示权威,晚辈举杯表达敬意,这种习俗体现了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和礼仪至上的价值观。

从开瓶时的“听声”判断酒质,到品酒时的“观色、闻香、品味”三步曲,海外则更多将饮酒上升为一种仪式。例如,在社交场合,品酒被视为一种修养,反映了西方对个人体验和感官享受的重视。

由此观之,东西方酒文化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东方强调集体互动与情感纽带,西方注重个人品味与艺术享受。

在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友平看来,不论是法国的白兰地、苏格兰的威士忌、巴西的卡莎萨,还是中国的白酒,虽然其内蕴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标识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不同文明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酒文化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交流与融合——中国白酒企业开始借鉴葡萄酒的品鉴体系,开发出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法国酿酒师则尝试将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融入葡萄酒生产,创造出新的酒种。

据记者了解,当前已有一些中国酒厂引入了法国橡木桶陈酿技术,旨在赋予白酒更丰富的香草和烟熏口味;同时,法国酿酒师亦在探索使用中国白酒的固态发酵方法,为葡萄酒增添独特层次。

“中外酒文化的交融,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输出,我们不追求一模一样,追求相互看见。”爱丁顿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冰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生态可持续性方面,中国酒企开始学习西方的有机种植;而国外酿酒师则借鉴东方的循环经济理念,利用酿酒副产品开发生物能源。

创新融合,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扩展到了市场营销等各个层面,如联合举办品鉴会,以酒为媒,让消费者在对比中感受文化交融的魅力,共同守护全球酒文化的丰富图景与精神内核。

——交流互鉴,共荣共生

毫无疑问,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改变传统品酒方式的同时,也在缩短世界的距离。

比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消费者可以“穿越”到波尔多的葡萄园,体验从种植到酿造的全过程;区块链技术则让每一瓶酒都有了“数字身份证”,实现了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溯源。数字化技术的赋能,让酒文化焕发新生,不仅保留了历史精髓,还开辟了新的表达形式,更贴近年轻一代,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也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文明交流与理解。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茅台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51.89亿元,同比增长了19.27%。无论是从渠道、产品,亦或是文化层面考虑,这都为白酒出海提供了样本,也为中外酒业开辟了文化共融、产业共赢的新路径。

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中外酒业能构建起常态化、多元化的国际化对话机制,开展跨国品鉴、互参互访、文化论坛等活动,在交流中互鉴、在融合中共生。”瓦伦丁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卫·瓦伦丁表示,“实际上,本届论坛就是一座绝佳的‘桥梁’。在这里,生产商、研究人员和投资者不仅能交流酿造技术,还能探讨创新、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等话题。当我们分享知识、尊重彼此的传统时,合作便会自然产生,比如成立合资企业、开展研究合作,甚至推出融合双方优势的跨文化产品。我们希望这次活动能为全球酒类行业达成更多合作助力,为中外双方缔结持久的友谊。”

“我所代表的品牌尚未在中国市场布局。”肖邦伏特加首席执行官塔得乌什·多尔达告诉记者,“但我们希望通过参与本次论坛,和中国市场产生链接,向中国展示波兰的酿造工艺,这种双向交流至关重要——消费者需要多元化选择,这也是认知不同文化的契机。”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在本次以酒为媒开展的跨文明对话中,既能看到差异的魅力,也能感受到共生的可能。杯中乾坤,品尝到的不仅是酒的醇香,更是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每一口酒都诉说着东西方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也将激励行业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未来。

相关推荐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周虎:让我们携手构建一个“百城千味、百花齐放”的全球酒业大格局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周虎:让我们携手构建一个“百城千味、百花齐放”的全球酒业大格局。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茅台坚持发展成果反哺社会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茅台坚持发展成果反哺社会。

吸引全球酒企“论道” 赤水河论坛打响“酒界达沃斯”品牌

28日晚,2025赤水河论坛在贵州茅台镇落下帷幕。短短一天之中,来自国内外近400位行业领袖、驻华使节和企业代表在赤水河畔闻香识酒,畅谈酒业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