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不止于敬老,更在于“敬心”。10月28日,安徽宿州市泗县虹城街道张乔村一场以“孝老爱老 爱满重阳”为主题的活动,将简单的节庆仪式,升华为一场聚人心、暖民心、筑同心的基层实践。这不仅是弘扬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更是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润物细无声”的鲜活样本。
理论宣讲“活”起来,党的声音“驻”心间

活动的灵魂,在于让宏大叙事在乡村土地上落地生根。“泗说新语”文艺宣讲队的表演,成为了连接政策与村民的“精神桥梁”。
“我们把‘中国式现代化’比作咱村一起走的幸福路,把‘共同富裕’比作一锅香喷喷的大锅饭,谁都少不了!”宣讲队负责人王谅深有感触地说,“用土话唱出来,乡亲们听得懂,也记得牢。”
“戏文里唱的绿水青山,就是咱们村现在的样子!”台下,张乔村党总支副书记乔乐文听得格外认真。“文艺宣讲队带来的快板和泗州戏小段,让乡音唱出时代新声。这么一演,国家的大事就跟咱们的生活连上了,心里透亮!”这种“文艺+宣讲”的创新模式,不仅留住了文化根脉,更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筑牢了乡村思想文化阵地。
志愿服务“实”起来,基层治理“见”真章
“虹帮办”的义剪、“880”的磨刀、村医的义诊和清洗老花镜……这些看似微小的服务项目,精准切中了农村老人最实际、最迫切的需求。
在“880”磨刀摊位前,志愿者苗路手中的磨石沙沙作响,不一会儿,一把锈钝的菜刀就变得明光闪闪。村民张奶奶拿着磨好的刀,喜笑颜开:“这比买的还好用!我们老人哪会磨刀,这个服务真是想到我们心坎里了!”
“虹帮办”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宋晓玲介绍:“我们的服务清单是‘动态’的,每次活动后都会收集老人们的反馈。上次有老人提了一句老花镜容易脏,这次我们就增设了清洗服务。基层服务,就是要这样不断‘升级’,才能真正帮到点子上。”
精神共富“乐”起来,乡村振兴“绘”新景
活动现场,趣味“套圈”带来的欢声笑语,是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剪影。“套中了!套中了!”75岁的乔兴尧成功套中两袋面条,高兴得像个孩子,他举着“战利品”说:“不为这点东西,就图个热闹、图个高兴!村里经常办活动,我们这些老伙计凑在一起,感觉越活越年轻了!”
谈及活动初衷,虹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不能只看房子盖得多好,更要看乡亲们的脸上笑容多不多。我们办活动,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走出来、乐起来,在互动中感受到村集体的温度。老人们开心了,子女们在外打拼也更安心,乡风文明自然就提升了。”这场活动,正是物质关怀与精神滋养的有机结合,它激发了乡村的内生活力,描绘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吴辉 顾梦琦)
